第46章 面圣(第2/3页)

一夜间,整个京畿地面上都是一片忙碌景象。越来越多的大昭百姓加入到修建队伍中,连隔壁州县的都有。

而就在芊芊等人在京城忙碌的时候,江城那边也开始继续修建铁路了。

平原地带的铁路好修,要是能直通京畿,后面办事也方便许多。

城市的规划、重建很容易;铁路造起来也不难。对于星辰众来说,这些事就跟喝水一样,没啥难度。相比起这些,其实皇宫的修复更难。

不能用大型机械,一点一滴都得靠人工修复,一些壁画还得用传统的颜料、传统的手法去修复。因此,尽管有大昭的工匠帮忙,但进度却很慢。

如此到了年底,整个皇城都重建完毕了,可他们的皇宫修复工作才完成了一半。在行宫的天子等得急,听到自己的寝宫、上朝的正德殿已修好,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回京了。

最后芊芊跟这边官员商量了下,便打算拆除部分已很难修复的宫殿,重新建造。

重建的宫殿风格上并不会跟原先的宫殿太冲突。怀古这件事无论在哪个时代都算时髦。因此星际时代的古风建筑也是很多的。这方面,他们带来的专家也有着丰富的建筑经验。

当然,为了让些重建的宫殿能保持更久些,他们打算都用星际时代的技术去建造。

这件事也不用载通过天子。因为当初合约写得明白:皇宫修建工作交给“未来人”后,朝廷就只有协助权,无过问权。“未来人”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对皇宫部分建筑进行拆除,重新规划。

现在天子急着回来,主要宫殿也都修整完毕,那么剩下的,修复难度又高的,干脆拆了重建,这样速度还快点。

以他们的建造能力,两三个月就能搞定。这样,待春天来时天子便能回宫了。

天子收到这边的消息,倒也没任性。想想左右也不过两三月了,等等就等等吧。

而且现在回去住的宫殿并不完整,这样想想便觉也有些不吉利。要是等春天回去,不但兆头好,还能住上修复完善的宫殿,这样看看,等下还是值得的。

天子没问题,那剩下的事就容易了。

设计师设计好图纸,很快旧宫殿就被拆除,新的宫殿群落便在大昭官员的目瞪口中迅速拔起。

这一年,芊芊和高知树都没有回家,都留在了京都过年。

大年夜这天,赵英俊、卢兰、陈帅磊都凑到芊芊屋里,几人弄了个火锅,胡吃海喝了一顿,又睡了几天,这便算过年了。

大昭官员看着柳芊芊等人的行事风格不由惭愧。

不知总长是什么官,但是能统领几万的人肯定不是小官。而其他那几个人,什么司务总长、警卫总长……

一听也是官不小的样子。

可就这样一群位居高位的人对百姓没有架子,苦活累活抢着上,若在工地上,直接坐地上跟泥腿子们一起吃饭……

本可以休假的日子也就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工作里去……

所有人只看到了未来的繁华,可却没有看到未来官吏的清廉亲民,敢于担责以及勤于政务的本质。

若是大昭的官都像这样,大昭何愁不强大?何愁圣人笔下的大同不能实现?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

贪婪是天性,可向好依然是天性。

当周边的环境容不下贪婪、懒惰时,人们就会向榜样学习。

一群前来协助未来人的官吏默默取消了休假,也开始奔波了起来。

未来儿孙给他们修路、修房子已经很辛苦了。他们也不能拖了后腿,他们得帮着维持治安,帮百姓解决问题。

总不能事事都让未来儿孙去解决吧?虽然他们也是大昭后裔,可大昭走向何方终究是他们这些老辈人的事。当长者的做事不如后辈,那是多可耻的事?

一种微妙的心思在大昭官员心中转变着,待天子归都时,柳芊芊等人颇有些迟钝地发现:这些跟着他们忙前忙后的大昭官吏变了。

他们不再张口圣人云,闭口“之乎者也”了。

他们张口闭口都变成了“提升经济”、“提高生产力”、“一心奉公”啥的了。画风变化之快,让芊芊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再想想自己平常干活时跟这些人的交流……

他们便慢慢明白过来了。

他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说什么“科技提高生产力”,“经济要循环才能更有钱”等话,久而久之,这些与他们天天接触的大昭官员便听进去了。

其实光说也没用的。他们会转变,芊芊等人觉得还是因为看到了实际效果。

因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城里的经济率先受到了影响。这多人进城,吃喝嚼用都是需要的。毕竟,工地上分三班倒,不可能每一顿都吃到。

而因着他们都用盐当工资,便又促成了新行业的产生:神仙盐回收。

这些上好的盐比青盐都好,有人尝试收购了一批往外一卖,好家伙!市场那是抢疯了啊!

一斤二两银是贵,但对于有钱人来说,那是个事吗?

因此,许多人便开始收盐。当然,因着神仙老爷在这里,他们也不敢把价压太狠了,压到一两二钱后便不敢往下压了。生怕被神仙老爷们知道了,会来收拾他们。

要知道,自打神仙老爷来了后,已经收拾了好几波人了。有刺头,有地痞流氓,还有权贵……

这些神仙老爷可不受朝廷管制,也不怕你权贵啥的。手里的法器又厉害,往人身上一点就能把人电得口吐白沫,这样的人谁敢去招惹?

而这些老爷们尤其偏爱弱小,要是给他们知道他们欺压百姓,怕不是要弄死他们。

一两二钱便一两二钱,还是大赚的,怕啥?

农民素来都是个很苦的职业,不但辛苦,赚钱还少,大昭的农民就更是如此了。

即便光景好,吏治清明,圣君子在位,那一年忙到头能存下个二两银已是了不得。可现在就进城打打工,将盐卖掉后,便能得六两银子。

这也太吓人了!

有了钱自然也是要置办东西的。总不能一月忙到头啥也不带回去吧?总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给媳妇扯点布,买个头花,再给爹娘买点点心……

总之不管怎么抠,多少都要消费。更别提,他们一天中只能在工地中吃两餐,而干活辛苦,要是不吃三顿也顶不住。

因此,几月下来,京城百姓就惊奇地发现,曾经死水一般的京都又有活力了,变得繁荣了起来。

而这一切都是那些神仙带来的!

至于天子归都新气象?

呵呵,自打那年他老人家跑出京城,任由德兰人屠戮他们后,他们便不再觉得他还是天子了。

更别提,停战后,他明明可以迁回京都,可却愣是不回来。说什么要牢记耻辱,其实就是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