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智罃的儿子太聪明啦(第2/2页)

想要培育优良战马不止需要马种,还需要地理位置合适的牧场,好些中原王朝不缺钱也能搞到优秀的马种,关键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牧场。

智氏只看到了阴氏骑兵发威,不知道吕武为了发展骑兵付出多少。

老智家要是没搞明白骑兵到底怎么培养的话,势必会掉进一个无底的大坑。

另外,吕武从来没有想过要大肆发展骑兵,三年内数量达到一万就算够用,以后则是保证有足够的预备役兵源,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骑兵的数量。

事实上,他很清楚除非是找到更优秀的战马,要不然骑兵就只能承担起辅助作用,以其耗费太大的精力和资源去增加能骑马作战的骑兵,不如大力发展骑马步兵。

这个并不是在开玩笑,取决的是当代的实际需要。

诸夏现在玩的是战车与步兵的协同,以后世的观点认为骑兵必然取代战车是一件事实,然而却忘记需要一个过渡期,也忽略养骑兵不是谁都养得起这个事实。

凡事都有两面性,并且需要有一个横向对比。

吕武就知道历史上的秦军战车和步兵组合将匈奴摁在地上锤,到了汉初却是汉军的战车和步兵组合反而被匈奴摁在地上摩擦。

同样的组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只是匈奴人变聪明不跟汉军打阵地战,逼得汉帝国需要一支机动性不输给匈奴的骑兵部队而已。

换个说法,一样玩步兵怎么就能分出胜负?不就是双方在部队的使用上的不同,依靠统兵将领抵消敌军优势,降低己方劣势的存在感,再争取获得胜利的呗。

除非是双方硬实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要不决定战争的胜负,哪一次不是取决于双方统帅的智商?

以弱胜强的战例不多,却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人们会觉得听到得多,只是因为被反复拿出来吹,形成一种以弱胜强很普遍的错觉。

战争这种玩意,恃强凌弱才是王道!

吕武统率大军过了泾水,摆出一副无视秦军的姿态,大摇大摆地沿着之前行军的路线一路向东。

秦军并没有追击过泾水北岸,他们确认晋军真正离开,回国收拾烂摊子去了。

“今次不宜再攻‘大荔之戎’。”吕武一脸苦笑地对魏琦补了一句,说道:“攻秦收获过重,各家饱餐尤甚,军无战心不宜再战。”

魏琦其实不用吕武多说,老行伍哪能看不出军队的状态,爽朗地说道:“明岁再返便是。”

这是个好建议!

吕武琢磨着明年国内没征战任务的话,再招呼各家一块西征是个好主意。

干削弱秦国这种事情,阴氏不会缺乏兴趣,相反会一次次带上饱满的热情。

只要条件允许,肯定是一年去一次!

话说,报刺杀之仇这个理由,能不能用到将秦国灭掉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