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2页)

卫苏笑道:“无论什么样的决策都会有两面性,不可能全部照顾得完全。要看总体的利益是否值得去做,至于政令的好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百姓去检验最后的成果。我的意思是不管好的坏的,总要尝试才会知道。所以,先划一块地方实施新的政令,一年半载后好坏都由百姓说了算。好的继续保留,而政令不好也不会让秦国百姓有任何的损失。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卫苏这话没什么问题。

“卫相之言的确有理,臣附议。”程回第一个赞同。然后所有人都点头应和。

卫苏笑道:“大王臣还有一个请求,望大王恩准。”

有什么事是秦湛不能答应的,只要是卫苏提出来的要求,秦湛的绝对奉行的。“卫卿但说无妨。”

“这变革关乎着秦国的基业,关乎着秦国是否能跻身于强国之林。所以这并非臣一个人的事,而是朝中诸位大臣,以及天下百姓的事。”

卫苏看了一眼不明所以的诸位大臣,笑道:“臣以为应该集思广益,不管是谁,诸位大臣也好,士农工商各个阶层也罢,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为大秦添砖加瓦。”

秦湛眼中带着笑意,卫苏的想法他早就知道了,此时却要配合着演一出戏,“卫卿此话何意?”

众人完全不知道他们大王与卫苏正在吭哧吭哧的联合挖坑,一脸懵的他们闻言不禁点头。大王问出了他们想说的话,一个个都等着答案。

卫苏心中好笑,这个秦湛,装模作样倒真有一套。他顺着秦湛的话说下去,“禀大王,臣以为,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都是有长处的,像农人,他知道四时庄稼,而商人则知道货品高低贵贱。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所以,要广泛征集意见建议。不仅仅诸位大臣有什么好的变革建议可以提出来,秦国的百姓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建议送呈上来。如果确实有用,一经采纳,可以获得朝廷嘉奖赏赐。”

“哗~”众人哗然,卫苏这叫什么话?天下分为“士农工商”那就是等级不一样,官员与平民那就是天堑鸿沟。变革这样的国家大事,本就是公卿官员的事,百姓又能知道什么?怎么可能让他们也参与国家大事?

当即就有人站出来反对,“岂有此理,百姓怎么可以参与如此重要的事情?国之大事非同小可,岂能作儿戏?卫相如此提议不知是何居心?”

卫苏面对质问丝毫不见慌乱,“百姓怎么就不能参与了?百姓是秦国的百姓,是他们交税养活军队,诸位大臣的俸禄有秦国百姓的血汗。他们不比在坐诸位差一星半点,诸位自以为高人一等。试问,如果没有这些无私奉献的百姓,你们还能安稳坐在这里吗?”

有人惭愧,有人气的吹胡子瞪眼,“歪理邪说,一个国,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岂有越俎代庖之理?君王治理国家,官员奉王令代为行事,农人种地,商人买卖,这些都是天经地义之事。真要照卫相这么说来,岂不就乱了套?”

见有人怀疑质问卫苏,秦湛眉头一皱就要为卫苏出头,卫苏却摇摇头,示意秦湛不用插手,秦湛虽不甘愿却也不想拂了卫苏的意思,只能忍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