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页)

看那架势,今天就是把刀架在脖子上,他们也绝对不会透露出半个字。

胤祈心里好奇的很,跟小猫儿挠痒痒似的,这种说一半剩一半的感觉太难受了,反正过几天就到他生辰了,提前告诉他能咋,“算了,我不问了,不过你们让底下人做的什么生意,汗阿玛知道吗?”

“这种事情当然瞒不过汗阿玛,不然哪儿能干到现在,九哥放心,只要我们俩没被喊过去挨骂,就说明这行当目前为止很安全。”胤禟浑然不在乎的回道,虽说士农工商商为末,但是经商的人那么多,他们闲着也是闲着,万一挣大钱了呢。

俄罗斯的皇帝能派商人来大清,他们也可以让商人来当使节,古往今来出使番邦的使节团哪个不会顺路做生意,他这不是不务正业,他是在为汗阿玛分忧。

二哥说俄罗斯的国都莫斯科乱的很,女大公索菲亚和皇帝彼得斗的不可开交,索菲亚那边还有他们这边派过去的人煽风点火,彼得派商队带着国书来京城表面上看是两国交好,实际上却是和他们家汗阿玛做交易,不是钱财,是权利方面的交易。

达斡尔族人数不多,前些年老毛子在边关劫掠,达斡尔人更是所剩无几,也不知道从哪儿找出来那么个人才,愣是把日薄西山的索菲亚女大公给扶了起来。

仇恨真可怕,老毛子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庇佑叛逃的达斡尔前首领根特布尔,这下可好,遭殃了吧。

掰掰手指头算算,索菲亚女大公和彼得皇帝争权夺利斗了得有十几年,斗到现在还没有分出胜负,也是够持久的。

胤禟提起前些天在外面听到的八卦就开始激动,马车里没有外人,叭叭叭开始了止不住嘴,胤祯听的两眼蚊香圈,他读书不多,《诗经》还没有背几篇,原来他们长大后能那么厉害吗?

天底下除了大清有皇帝,还有别的地方有皇帝,那些皇帝对他们并不友好,也就是说,他们要想办法干掉对方。

好的,明白了。

从今天开始,他的使命就是守护脆弱的大清,来一个揍一个,来两个揍一双。

小孩儿壮志酬筹,为自己刚发现的人生目标而兴奋,旁边,三个哥哥难以言喻的看着个头还不到他们胸口的弟弟,心情复杂的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

没关系,小孩子有志气是好事,等他长大了发现大清并不脆弱再说。

胤俄把兴奋到上蹿下跳的弟弟摁住,叹了口气说起其他事情,“汗阿玛让内务府给二姐姐三姐姐准备嫁妆,估计她们很快就要成婚,小孩儿长大只是眨眼的功夫,我们还得给绥兰攒嫁妆。”

他们自己还没有成亲娶福晋,一个个的都开始操心妹妹的婚事,公主受封出嫁由内务府操办,哪儿轮得着他们攒嫁妆。

胤祈揉揉脑袋,感觉自己思维和弟弟们越来越不一致,这俩小子现在只敢在他面前摆哥哥范儿,再过几年成婚生孩子,怕是得想给他当爹。

嘶哈,想想就可怕。

马车很快到了张英家门口,之前有侍卫来打招呼,府里的老管家正在门口等着,没想到一下子来了四位阿哥,愣了一下很快过来迎接。

胤祈经常到这儿来,轻车熟路的带着弟弟们去书房,他们家老师身上的差事很多,当着礼部尚书,同时兼任翰林院的掌院学士,还兼管詹事府詹事事务,只这些还不够,又受命充任明年会试的正考官。

能者多劳,能者多劳。

每次看到他们家老师那长长的一大串头衔,他只能用能者多劳这四个字来安慰自己。

礼部清闲,翰林院和詹事府可不清闲,科举考试有关的差事更是费心费力,除此之外,还要时不时去上书房讲个课,去国子监讲个学,当个简在帝心的官儿也不容易。

张英笑眯眯的将阿哥们请到书房,看到被胤祈牵着手走进来的胤祯,心道皇上这是嫌他不够忙,又给他找了个小祖宗过来。

吐槽归吐槽,该带的孩子还得带,他在家的时候也要教导小孙子,九阿哥学的深,来个需要启蒙的小阿哥,正好让他调整课程。

身为汉臣,做到他这种地步可以说是顶天了,皇上将阿哥们交给他是看重他,多少人想教还没这个资格。

“老师,今天过来就是带胤祯认认路,这小子性子急坐不住,您拿教我的功夫来教他就行。”胤祈提前给他们家老师打预防针,免得他到时候被气出毛病。

张英笑呵呵应下,皇上老早就让他多多关注十五阿哥,入门的教材他都准备好了,十五阿哥在上书房的表现他也清楚,小孩子都爱玩爱闹,不是大问题。

“张师傅,我会好好学习,不会让你去汗阿玛那里告状。”小屁孩儿胤祯扬起下巴,一本正经的挥着拳头,“九哥也放心,我可聪明了,学东西快的很,很快就能追上你们。”

“九哥,小孩子不懂事,你不要多想。”胤禟上前一步将不会说话的小屁孩儿挡在身后,打个哈哈将话题绕开,“张师傅桌上的镇纸挺好看哈哈哈。”

张英:……

外城地摊上买的,半两银子都不到,十阿哥你眼睛真没出问题?

胤祈无奈的摇摇头,他这个被小瞧的都不着急,这家伙跟着什么急,显得他真是个学渣似的,虽然他在兄弟们之中学问垫底,但是到外面也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的。

他们汗阿玛要求太严,兄弟们心中他小时候啥都学不会的印象又太深,天知道他早就不是当年的他了,老师的一对一教程成效非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他已经不是吴下阿蒙。

不信的话,过两个月的秋闱考试,他也能考个举人出来。

九阿哥把捣乱的弟弟们赶到外间,然后才问道,“老师,明年春闱你当主考官,师兄是不是又要推迟下场了?”

他那倒霉催的廷玉师兄,以前能下场考试的时候老师拦着不让,说是不能让他的路走的太顺,太顺风顺水将来容易出问题,必须在年轻的时候挫挫锐气,如此才能稳重下来。

眼见着人的确稳重下来了,老师又当了明年春闱的主考官,有这一层关系在,廷玉师兄今年秋闱也不能下场,以他的本事考个举人完全没问题,但是考完乡试之后,他爹是会试的主考官,怎么着也得避避嫌。

他们自己清白,架不住有小人上蹿下跳,万一再弄出个大案子出来,这一届的考生全玩儿完。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好在廷玉年轻,可以再等几年。”张英无可奈何的坐下,科场考试不只是考试,背后的弯弯绕绕多的很,稍有不慎就着了道儿,稳妥起见,只能让他那二儿子再等几年。

这些年江南士子下场考试的越来越多,地方大族缓过气儿,都卯这劲儿往朝廷里钻,如今朝中满人居多,汉人想出人头地很难,抱团的现象也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