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2页)

“臣遵旨。”

“阿郁为何要写那些东西给吴太医?”吴太医离开后,商君凛问,“之前阿郁问起‘绯梦’,是怀疑肃北若产生疫情会和‘绯梦’有关吗?”

不得不说,商君凛是一个对事情很敏锐的人,轻易就能在一个人的动作里抓住最关键的信息,然后整合,得到无限接近真相的结论。

“算是吧,”沈郁现在对商君凛不怎么隐瞒,“不过也只是我的个人猜想,具体是不是这样,还要看吴太医的验证。”

沈郁在信里写了人为疫情产生的现象和一些发病者的症状,还根据前世记忆写了一些应对方法,他所知道的那场人为瘟疫并不是发生在现在,因此他也不确定对方会不会动手。

“阿郁不必担心,我们这次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不会有事的。”商君凛握住沈郁的手安慰。

第一批赈灾物资整理好后,由各地统一运往肃北。

商君凛下了死命令,捐赠所得的每笔钱款、物资都要对外公开,等物资到了肃北,如何用也会传回各地,让百姓全程参与。

沈郁之前和商君凛提议在各个地方建造的单独通讯渠道第一次派上用场,关于赈灾的最新信息,会通过这一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各地。

不同于邸报,这份报纸是面向大桓所有人的,考虑到有百姓不识字,还安排了专门的读报人。

起初,朝廷是不同意办这个的,有些官员觉得,什么都告诉百姓有失体统,商君凛懒得理他们,直接下令做事,圣旨一下,也没几个人敢拿命去忤逆。

只苦了丞相,要负责的事又多了一项。

“这次事情之后,朕打算把贺承宇他们派去肃北。”晚上,商君凛边批折子边开口。

外调,向来是增加资历的最快办法,若是能做出一番功绩,还可以提前调回京城,进入大桓的权利中心。

每一个通过科举考出来的官员都要经历这么一遭,按正常流程,贺承宇他们需要在翰林院任职两到三年,然后外调,再一步步调回京城,现在他们才在翰林院任职半年不到,商君凛就要把人送到肃北,其实是不合祖制的。

不过在商君凛这里,祖制这种东西就是用来打破的。

“陛下怎么突然想让他们去肃北?”

“等灾情缓解,肃北这些官员朕一个都不打算留。”发生这么大的事还想隐瞒,他们也别呆在那个位置上了。

“阿郁过来,让朕抱抱。”

沈郁刚靠近,就被男人拉着坐到他怀里。

商君凛埋头在沈郁脖颈处深吸一口:“抱一抱阿郁,这些事都没那么烦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