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皇帝,我收养了个孩子(第2/3页)

就趴在了杨德利的脚边。

杨德利牵着马,神色平静的道:“让一下。”

他就这么从中年男子的身上跨了过去。

中年男子抬头,满脸血。

有人看着他的鞋底,说道:“娘的,这人踩到了浓痰。”

随即守门的军士就扑了过来。

……

“陛下,下衙后有人袭击杨御史。”

皇帝怒了,“杨德利如何?”

“那人自行摔倒了。”

皇帝点头,“严惩!”

武后在边上默然。

太子在东宫默然。

……

“上官仪倒台了。”

卢顺载等人在笑。

没法不笑啊!

“皇帝赶走了李义府这条恶犬,如今连上官仪这条忠犬也不留了,哈哈哈哈!”

众人不禁大笑。

“自断臂膀!”

就在这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一辆马车进了长安城。

“公主!”

见到新城下了马车时,仆役们不禁热泪盈眶。

“我等都以为公主不回来了。”

张廷祥哽咽着。

这一去就去了一年多啊!

黄淑进来了。

“黄淑啊!”

张廷祥刚想问话,一下就愣住了。

黄淑手中抱着个襁褓。

“这……”

“这是公主在路上遇到的孤儿,收养了。”

张廷祥一怔,“这……公主自家生养岂不是更好?”

他觉得此事不妥,苦口婆心的道:“你去劝劝公主,这收养的终究不贴心。公主也不小了,寻个驸马生几个孩子岂不更美?”

黄淑神色平静,“公主身体不好,生不了。”

久违的新城公主回京了,但这位公主低调,当初出游时就没人关注,此刻归来后依旧如此。

新城第二日就进了宫。

皇帝平静的脸上多了一抹笑容。

“新城回来了?”

“皇帝身体如何?”

“还好。”

兄妹二人相对而坐。

“这是我一路采买的特产。”

几张纸上都是礼物。

“去了不少地方。”

皇帝几乎把眼睛凑在纸上才看清了内容。

“是啊!江山如画,这一次我才知晓原先是坐井观天。”

“是该多出去走走。”

兄妹二人久违之后,难免多说些,直至下午。

“用了晚饭再回去。”

于是新城就和帝后一家子吃了一顿饭。

“太子怎地不爱说话了?”

新城觉得板着脸的太子有些好笑。

“是朕让他少说话。”

皇帝看了一眼太子。

吃完饭,新城提及一事,“皇帝,我此次出行,在关中遇到了一个孤儿,见之不忍,就带了回来。”

皇帝微笑道:“也好,等以后寻个驸马,如此还有个帮衬。”

新城叹道:“我此次在蜀地遇到了一个神医,神医说了……我此生再难生养。”

皇帝错愕的道:“竟然如此吗?”

新城苦笑,“这个孩子我一看就欢喜,算是有缘吧。”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皇帝自然点头。

“回头取个名字……”

“李鹤。”新城马上说了孩子的名字。

李治:“……”

晚上,皇帝一人坐在寝宫之中,下面站着沈丘。

“赵国公和公主一路出游,在蜀地还收拾了一批豪族……”

“那事朕知晓。”

皇帝的声音平静,“阻碍学堂招生,只为一己之私。豪族……终究是天下的祸害!”

沈丘低头,“是。至于孩子……”

皇帝淡淡的道:“去吧。”

沈丘告退。

皇帝坐在那里,突然叹息,随后出了寝宫。

王忠良跟在后面,就听皇帝幽幽的道:“一个高阳,一个新城。二人的驸马皆不妥。高阳跋扈,新城沉寂……孩子……罢了!”

“李鹤,闲云野鹤,你这是想借着这个孩子的名字向朕表明心迹吗?”

……

贾平安在初夏时节回到了长安城。

“都是礼物!”

十余车礼物到了家中,兜兜率先欢呼。

“这一路给你们寻了不少好东西。”

贾平安对两个婆娘很是体贴。

当夜自然是鞠躬尽瘁,往来于两个卧室之间。

第二日,贾昱来汇报情况。

“家中这一年多来颇好,没人敢欺负……”

贾昱看到父亲似笑非笑,就问道:“阿耶觉得不妥吗?”

王勃代替贾平安回答,“先生就希望能有人上门来欺负一番。”

然后痛殴对手?贾昱打个寒颤,“兜兜学业好,二郎的学业也不错,只是性子依旧如故,三郎最让人头疼。”

老三有些阴阳怪气的,这个贾平安知晓。

“你的学业如何?”

贾昱说道:“孩儿的学业在算学中乃是上上。”

了不起!

后世这等年龄的孩子学习还得家长求着,呵斥着,各种手段齐上。看看贾昱,十三岁的少年,学习的自觉性能秒杀后世无数孩子。

贾平安目光转动,盯住了王勃。

“你的功课如何?”

贾昱幸灾乐祸的冲着王勃挤挤眼。

看来这两个在这一年多里交情不错啊!

王勃淡淡的道:“家父说……不敢教我了。”

王福畴大概率是唏嘘不已吧。

“你父亲……也不知是该失落还是欢喜。”

王福畴能上史册多亏了王勃这个儿子,没有王勃渡劫般的宦途,他只会出现在王通的子女那一栏中……但那一栏几乎没人看。

而历史上却不同,但凡看过王勃简历的人,基本上都看到了王福畴。

——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畴,路上经过南昌,正好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王勃就去凑个热闹。谁知晓阎公想让女婿扬名,出个题目,让大伙儿为此事写个序文。王勃一挥而就……滕王阁序横空出世。

滕王阁序有多出名,王福畴和都督阎公也就跟着有多出名。

等贾昱走了之后,王勃说了最近朝中之事。

“先生走后,依旧是皇后监国,陛下偶尔也会上朝……太子依旧观政……”

“前阵子杨御史两次弹劾上官仪,第一次是酒后口出怨言,第二次是收受雅贿,陛下令上官仪免职归家,不过并未削爵。”

贾平安有些纳闷,“表兄虽说做事直来直去,嫉恶如仇,可也不至于会盯着上官仪不放吧。上官仪倒台了……他竟然倒台了?”

上官仪堪称是皇帝的忠犬,历史上若非李治丢他出来应付皇后,贾平安觉得这人至少还能有二十年富贵。

可他竟然就这么倒台了。

倒在了自家表兄的弹劾之下。

“造化弄人呐!”

但贾平安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上官仪一家子保住了,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只剩下个儿媳带着上官婉儿进宫为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