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这才是大唐(第2/3页)

孙仲一动不动,就在孙亮的父亲准备回去时,他突然说道:“老夫杀了一辈子的人,有将领,有文官,有读书人,有山匪……就是没有君子。”

“阿耶……”

孙仲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这个世间从未有君子,若是有,那人定然是个傻子。”

孙亮的父亲觉得不对,“阿耶,好些人都是君子呢!”

孙仲不再看他,“那是因为你蠢。”

孙亮的父亲讪讪的回去,把孙亮揪了过来。

“你们先生竟然说世间无君子?”

孙亮点头,“先生说要看什么是君子,有的人公心更多些,那便是君子。但把君子当做是无暇的一个人,这个定然是错了。”

“为何?”

孙亮的父亲没读过书,但却很是崇敬读书人,“那些大儒看着就是君子。”

孙亮说道:“先生说但凡人还需要吃喝拉撒,那便有私心,或是喜欢吃喝,或是喜欢钱财,或是喜欢美色,或是喜欢被人奉承……没有人能逃脱……不,傻子能逃脱。”

孙亮的父亲想到了坊里那个整日傻笑的傻子,连饭都不晓得吃。

晚些饭菜做好了,一家子聚在一起吃饭,孙亮却不在其中。

“亮儿,今日学里吃了什么?”一个妇人问道。

孙亮也坐在饭桌边上,借着油灯看书,闻言抬头道:“午饭我吃了馎饦,里面有干虾和蘑菇,还有羊肉片……晚饭有红烧鱼,还有爆炒豕肝,还有菜蔬和汤。”

妇人赞道:“这学里吃的怕是比陛下都好。”

孙仲默不作声的吃着,听着儿孙们欢喜的说话,脸上的皱纹就淡了些。

他吃完了,放下筷子,众人都停止了说话。

孙仲按着案几起身,缓缓说道:“如今国运昌盛,带着咱们家也渐渐红火了起来,这便是盛世。别人对咱们好,那咱们就得回报。陛下对咱们不错,那就要忠心耿耿。学里对孩子不错,那就要努力读书……你给我好处,我回以好处,这个盛世才能长久。”

他缓缓走了出去。

天边还能看到一抹鱼肚白,夜幕渐渐降临。

“这便是盛世!”

……

第二日,孙亮早早就起来了。

他的母亲端着盆从厨房出来,见他正在洗漱,就嘟囔道:“你说说……你们学里一日给你们吃三餐,可你倒好,却不肯去学里吃早饭……好一笔嚼用呢!”

“啊啊啊……”孙亮仰头漱口,低头吐出了漱口水,说道:“阿娘,先生们说了,给学生们提供一日三餐是因为先生知晓许多人家境不好,可孩子们却需要好吃食来强壮身体……这不是做善事,而是要强壮学生。咱们家比许多同窗的日子都好,所以我就想着少吃一顿,也算是为学里节省一些。”

“牛心古怪!”

他的母亲又进了厨房。

孙仲从外面回来了,面色有些红润。

“阿翁。”

孙亮上前。

孙仲嗯了一声,“少吃一顿是好的,家中不差你那一顿早饭。你阿娘是妇人,见识短,大事不可听她的。”

孙亮哦了一声,正好见到母亲准备出来,大概是听到了这番话,一脸窘迫。

吃了早饭,孙亮背上书包就走。

坊门那里聚拢了不少人。

坊正见到了孙亮就眼前一亮,“孙亮这是去学里呢?你读书学到的那些学识可管用?”

孙亮点头,“管用。”

小孩子看着就像是一只骄傲的小公鸡,众人不禁笑了。

坊正把门开了些,如此晚些听到鼓声大家能快些出去……这也是潜规则,只要没有金吾卫的人巡查到这边就没事。

外面来了几辆大车,还有数十个大汉。

“是工匠,他们来作甚?”

坊正问道:“你等来作甚?”

一个男子上前,昏暗中拱手道:“工部令我等来安义坊修建学堂。”

“啥?”

坊正一愣,“昨夜倒是有小吏来说过,我还以为是玩笑呢!修学堂?这是……不是有国子监吗?咱们这里也能……也能修学堂?”

此刻教育权近乎于被垄断,最高一级的是国子监,下面州县有州学和县学。读书耗费不小,所以但凡能读书的,基本上家境就错不了。去州县看一看,学堂里最多的是那些豪强和官吏子弟。

读书的权利被垄断之后,随即阶级就被固化了。

男子打个哈欠,“你等竟然不知晓?那日长安城中的百姓都跑到了皇城前,为的啥?”

门内的一个男子纳闷的道:“不是说有人逼迫陛下吗?”

许多时候从众心态驱使人跟着去,等事情完了还一头雾水的不知晓目的。

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就是为了这个。”

坊正的眼前一亮,“贾郡公先提出让朝中补贴钱粮在各地新建学堂,让百姓子弟也能读书,陛下大力赞同,随即就被那些人弹劾,气势汹汹啊!说是要逼迫陛下弄死贾郡公。”

“呀!竟然是此事?”

外面的男子点头,“那日你等闹腾了一场,这事就成了,如今先从长安来,每个坊都会建一个学堂,你等的子弟此后也能读书了。”

一个老人迟疑了一下,“那得多少钱?”

男子吸吸鼻子,“我也就是听那些贵人说了一通,说什么……若是不要钱的话,百姓就不会珍惜这等机会,把读书当做是可有可无之事,所以还得要收钱,不过有朝中补贴钱粮,交的钱少。”

“那就好,那就好!”

孙亮在边上看着这一幕,有人问他,“孙亮,咱们都是街坊,你说说读书可真的有用?”

众人都在看着他。

孙亮用力的点头,“读书真的有用!”

众人哄然大笑。

“那就读!”

“你等修建学堂可要帮忙?咱们帮把手!”

“是啊!我家中也有木头,但凡差的,只管拿了去。”

“但凡能让儿孙有出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何况陛下仁慈,还补贴了钱粮。”

孙亮看着这些人,感受到了一股说不出的气息。

咚咚咚!

鼓声传来,坊卒们打开房门,喊道:“进出了!”

众人一涌而出。

晨曦从东方挥洒过来,笼罩住了长安城。

千家万户的屋顶上都沾染了晨曦的光辉,庭院、土地……忙碌的人群。

孙亮边跑边回头,看着晨曦照在了那些坊民的脸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是生机!

他回身开始小跑。

到了学里,那些学生还在洗漱,孙亮赶紧把课本拿出来,站在一个灯笼的下面复习。

灯笼下比比皆是学生,有人轻声诵读,有人在仔细揣摩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