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第2/2页)

顾砚书都这样说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工部尚书也只能先暂时收起自己心中的想法,先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商议起了修路之事。

这次会议,算是温清衍第一次与顾砚书正儿八经地共事。

也是通过这次会议,温清衍才算是彻底见识到了顾砚书头脑的厉害之处。

对于顾砚书所给出的“水泥路承包制度计划书”,户部的官员曾经也开过一次小会。

结果还没商议多久,几人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去哪里寻找愿意承包修建水泥路的商人?

这件事虽然好处不小,但是前期投入同样不小。

如何能够确定谁能拿出这笔钱,谁愿意给出这笔钱?

若是一个个上门去商议,速度也未免太慢了!

而顾砚书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直接给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一个“你是蠢货吗?”的眼神,而后开口:

“这有什么难的?诸君平时不看日报?去日报上登广告啊!”

别说,这个方法,还真是这些个官员开始没有想到的。

毕竟在这些人的固定思维中,广告位那都是商人为了卖出自己的物品,宣传自己的店铺才会去买的东西。

他们是朝中的官员,与商人不在一个体系。

现在听到顾砚书理所应当的话语,众人才恍然惊觉:

没错,他们可以去日报上刊登广告啊!

这个时候,又有一人提出了问题:

“但是这日报的广告位并不便宜……”

毫无意外,这个人也得到了顾砚书一个“你是蠢货吗?”的眼神:

“报社是父皇创办,厉王府负责的部门,什么时候报社说过朝廷要用广告位要收钱的话了?”

……

之后,顾砚书又帮户部解决了好几个问题。

虽然每次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顾砚书总是喜欢给提出问题那人一个“你是蠢货?否则怎么问出这么简单地问题?”的眼神。

但不得不说,顾砚书给出的方案的确简单并且完全可以操作。

这些官员被堵得哑口无言的同时,也只能硬生生咽下心中的那口恶气。

倒是温清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几分端倪:

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厉王妃眼中却极为简单。

其原因,似乎是与厉王妃的思维方式有关。

就拿刊登广告来说。

户部官员自诩身份高贵,看不起商人常用的方法,所以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可能性。

但厉王妃却不会。

在厉王妃眼中,根本没有“商人的方法”、“官员的方法”的划分,只有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怪六弟回家后,总是对厉王妃赞不绝口。

难怪有些时候他们几位兄长觉得困难的事,六弟总能很轻易地找出解决方法。

难怪每次六弟说出解决方法的时候,他们几位兄长都会觉得有“这件事居然这么简单?他们怎么没有想到?”的恍然大悟之感。

或许这便是与殿下相处久了,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了殿下处理事务的方法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