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第2/2页)

比如尽可能地满足顾砚书的所有需求。

也是在等待的这一个月中,朝堂中也发生了不少变化。

先是户部,从户部尚书禁足结束,回到朝堂的时候,众人明显可以看出,户部尚书在户部的话语权小了不少。

不仅处处受制,甚至不少重要的事情,都需要等到温清衍点头之后,才能实施。

户部尚书的话语权削弱,直接影响到了大皇子一脉在朝中的行动。

这些天能够明显感觉出,大皇子在朝堂中有些力不从心了起来。

其次便是礼部。

当初大皇子一脉在任命下来之时,便想让四皇子趁机收拢礼部。

四皇子的个人能力的确在大皇子之上,但是礼部尚书同样不是吃素的。

虽然对于四皇子在礼部中的动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是没看到,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绝不含糊。

一通四两拨千斤的太极,便将四皇子的布局给毁了个七七八八。

最终四皇子在礼部,也只得到了一些收效甚微的进展。

而除了这些之外,便是朝廷中收到的另外一则消息。

来着溢州。

溢州的知州传来消息,说是溢州近日里水位上涨异常,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再过两个月恐怕会遭遇洪灾。

所以请求朝廷允许,重新修葺加宽堤坝。

溢州整个州府跨江而立,往年便是洪水防范的重点区域。

只是往年洪水来临的时间,比起今年溢州的知州传递消息要晚上两个月上下。

而这一次,溢州的知州或许是见到了绍城的前车之鉴,不敢再重蹈覆辙,所以在出现了一丝苗头的时候,便急忙来向朝廷禀报。

不得不说,溢州知州如此警惕的态度,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虽然有人觉得溢州知州这样防范于未然的态度很好,有人又觉得溢州知州这番做法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但对于重新修葺溢州堤坝之事,并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至于原因?

自然是因为溢州本就是天齐防洪的重点区域,每过几年便需要将堤坝重修,算算上次修葺堤坝的时间,溢州的堤坝也差不多到了该重新修葺的时间了。

即便是今年不修葺,明年也是要修的,在这种情况下,早一年总比晚一年好。

就连那些嘴上说着溢州知州小题大做,不堪重用的人,也不敢去赌这个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既然在修建堤坝这件事上得到了统一,那么接下来众人需要面临的难题,便是要派谁去做这件事?

大皇子一脉与厉王府一脉都希望将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

上次绍城的事儿已经让大皇子出尽风头,厉王一脉怎么可能在将这个机会再交给大皇子?

至于大皇子?

对于自己现在在朝堂上有心无力,捉襟见肘的状态也急于破局,自然也不肯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

这两相争论下来,一时间也没能得出结果。

最后,关于这件事,皇上也没有第一时间表态,也只丢下了一句“容后再议”。

虽然大皇子与厉王一脉都不太能分辨出的皇上此时内心的想法。

但经过了顾砚书“调.教”的五皇子与秦戮,却都能隐隐约约摸到皇帝的心思:

根据最近朝堂上的情况来看,这件事最后恐怕还是会落入大皇子手中。

毕竟上次父皇便想给大皇子封王,以平衡天平,结果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现在有了溢州的事,父皇恐怕会顺势而为,派大皇子去完成此时,然后顺势给大皇子封王。

而这个猜想,也得到了顾砚书的肯定:

“正常情况下,你们的猜想的确没错。”

“那怎么办?”

五皇子一听,顿时便急了,上次为了阻止父皇给大皇子封王,他们就下了不少功夫。

这次还来,恐怕就阻止不住了!

谁知道顾砚书却直接给了五皇子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你忘了,我刚刚说的是正常情况下,但是在我这儿,什么时候有正常情况了?”

说话间,顾砚书便从一旁拿出了一块儿灰色的类似于石块的物品放在了两人的面前:

“王爷先看看此物。”

见到这个物品,又看到顾砚书此时脸上比之往常更加轻松的笑容,秦戮心中顿时便有了猜测:

“这就是你最近在捣鼓的那个东西?”

“没错,”顾砚书微微点头,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笑容,“此物名为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