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下放(第2/3页)

此外还有一类,属于“被亲生父母讨厌不是没有原因”的,好吃懒做心眼小,小小年纪就很会讨人厌了。

又有跟不上趟,就是纯笨的,心地倒还好,荣校尉都列了出来,准备等下跟府里做个交割。他们无法完成荣校尉的任务,但是做普通工作还是可以的。

公孙佳道:“缺的人,尽快补上。”

荣校尉道:“是。”又说,接下来还会再接着淘汰人。

单良插言道:“这一批是要做您亲卫的,所以格外严格。平常征兵,哪怕是烈侯,也不会要求这么高。”

公孙佳道:“知道了。”

然后问荣校尉和单良:“我要收几个义子、义女,现在算是早还是晚?”如果是一直淘汰下去,当然是要把最后留下来的最好的那一批收了。但那就有些晚了,公孙佳还是倾向于早动手。无论是单良还是荣校尉,跟着公孙昂都有十几二十年了。一见如故当然有,更多的情况下,感情都是日积月累处出来的。

单良问道:“为什么是现在?您是着急了吗?还是有别的原因?”

公孙佳道:“年龄。”

对,是要搞点心腹,栽培些武将。按照此时的规定,成丁的年龄是十八岁,元峥只有九岁。但是实际上,能保持个温饱的家庭,十五、六岁的孩子就可以成婚了。这个十八岁,是个征收赋税的标准而已。

权贵人家更是不会照这个年龄来的,像王金龙,还不算是个“权贵”,就已经把十六岁的儿子带在身边赴任了。

往前数,如果是战乱的年代,十三、四岁就跟着亲爹去对阵“见世面”的一抓一大把,公孙佳的舅舅们都是这样的。公孙昂出身是马奴,也是十来岁就调做了皇帝的亲卫,跟着一步一步的成长的。

所以公孙佳认为,元峥得早点给她当儿子,然后早点扔出去扛活。这里正在训练的小孩子,公孙佳也打算从中收几个“义子”、“义女”,这件事可以与元峥一起办了。

“元峥?”荣校尉皱起了眉头。

单良道:“他之前拒绝了您,现在恐怕还不会改主意吧?”话虽如此,肚里已经偷着乐了,他猜对了,公孙佳怎么会放元峥逍遥快活?想什么呢?主人家这么用心栽培你,你不得表示忠心吗?你犟,你再犟!看怎么逗你。

单良对元峥的评价还算可以,因为单良自己也不是个特别有道德的人。观察了几个月之后,单良认为元峥脑子还是好使的,又不会轻易纳头就拜,单良认为这一点像他,是个优点。不轻易许诺的人,一般说到了就会做到。这个元峥,驯服之后一定会非常好用。

荣校尉道:“就怕养不熟。”他认为元峥对祖父母的背弃是一种背叛,他一向不赞同品德不好的人。

单良道:“不过多费点心而已,唔,早一点有早一点的好处。晚了,让他见过世面了,就更难对付了。越早越单纯。”

荣校尉也不那么坚持了,近来的一些变化摆在眼前,有些事情不是你着急或者不着急的问题,而是策略需要调整。公孙佳的调整,就是针对“断代”,要将之前已经放牛吃草的二十来岁那一波人重新拣起来。荣校尉的调整,则是对元峥这个看起来天赋不错的家伙稍稍容忍一下。

在这一点上,他与公孙佳达成了一致——有能力的人可以允许他们有瑕疵。

单良兴致高昂,问公孙佳道:“那您打算怎么做呢?要我们做些什么吗?”他本可不必问这个问题,只是近来需要他动歪心思的事太少了,他有些无聊,而且逗元峥这样一个小孩子应该很有趣。他就想从中掺一脚。

公孙佳道:“先生暂且不动,倒是阿荣,要用点心。”

荣校尉默默低头。

公孙佳道:“我会先跟他聊上一聊,他要是答应了,剩下的就不必讲。要是还不愿意呢,就把他放到这里,让他与小高他们一块儿受训。”

单良道:“这里的先生可不如府里,他的课业本子咱们都看过了,耽误了功课就太可惜了!”

公孙佳一直没有放弃元峥也是有这个原因的,几个月的课业她与单、荣二人都有关注,元峥的课业与余盛,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元峥的水平当然不可能与当世文豪大家相比,然而他学习中展现的能力与品性、学习能力却是非常珍贵难得的。

公孙佳对有能力的人,一向宽容,肯在他们身上多花功夫。

荣校尉道:“收伏了,再让他学也没什么。收不伏,何必白给他花费功夫?”公孙府虽然一向厚道,但也不是冤大头!荣校尉已经下了决心,必得叫元峥明白这个道理。想得到更多,就得付出更多!再者,这个小白眼狼祖父母都不要认,不按着他的头乖乖当一回儿子,跟府里翻脸那还不是眨眼间的事儿?

得把这名份给他砸实了!

公孙佳又问:“那小高他们呢?”

荣校尉道:“他们都是刻苦的人,但是天赋不及元峥,您要认他们,一句话的事儿。”

单良“嘿嘿”一笑:“小荣啊,你也学坏了。”

荣校尉一板一眼地说:“缺心眼是不能为烈侯刺探消息的。”他只是坚持原则,又不是傻子!小高等人天赋不及元峥,而元峥也是个刻苦的人,也就是说,小高他们日后的成就不会高过元峥。即“危害不大”,又是家奴出身,可以随便收,日后如果他们反叛,摁死也是很容易的。元峥不同,公孙佳打算重点培养,他要是出头了再反水,杀伤力极强。

公孙佳道:“那也不能忽视了。”她不太知道这些人类相处的情感要怎么处理,不过她有观察。公孙昂的这些旧部、家将,是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如果她有危险,就像钟源曾经评价过单良的“如果出事,他们一定会救你”。那么公孙昂与这些人的相处,就有可取之处。她不可能全然照搬,但也不能一点不学。

感情,还是要有的。收养“义子”,这事多见于军中,是因为要用父子关系去笼络士卒,这是要卖命的交情,它不完全是一个荣誉称呼,是要用心经营的。公孙佳眼前这个情况,跟上战场是一模一样的。

荣校尉比较喜欢公孙佳这个态度,如果公孙佳一直只是“赏罚分明”,单靠利益去捆绑,也是走不太远的。他说:“元峥就交给我吧!一定让他服服帖帖。”

公孙佳说:“我先住两天,到了日子回去给太婆祝寿。祝完寿我再回来,夏天了,避个暑。在这里多住一阵子,也好多看看他们。能与他们处得来,就多处处,如果处处不合,就只好换个法子疼他们了。也曾到过几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发些赏赐之类,也不知与他们的脾气是否相合。你们知道的,我不大讨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