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4/5页)

但是他这种教学方式也无形中培养了胤祐的专注力,因为知道师父不会讲第二遍,胤祐在他的课堂上从不走神,他讲什么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从江南回来之后,纳兰还发现了一件事情,以前他陪着七阿哥练剑,总是有意无意的让着他。

一段时日之后,他发现自己必须得认真起来才能赢那小家伙。某一天,他们在比试中,自己有了第一次落败,小家伙洋洋得意的让他换掉树枝,拿剑跟他比试。

再后来,就算是用剑,毫无保留的使出自己的浑身本事,他也有打不过胤祐的时候。

可是,自从南巡回来,自己败下阵来已渐渐成为了他们俩比试的常态。

胤祐喜欢用剑指着他的胸口、咽喉,也喜欢挑落他手里的剑,或是腰间的玉佩、香囊、荷包。

他看着那个孩子,从圆滚滚的小团子,抱着他的腿撒娇,奶声奶气要抱抱,到现在,眉目间隐隐有了些许少年意气。

纳兰打不过胤祐,于是他找了个帮手。

曹寅最近被康熙从会计司又调任到了内务府,从只给皇上管钱,到现在帮皇上管家。

不过内务府人多,分工细致又明确,比起会计司的工作量,反而要轻松一些了,有足够的时间回去陪伴老婆孩子。

这天纳兰把他带去承露轩:“来来来,我现在是打不过他了,你来试试。”

胤祐平时不大能见到曹寅,见到就很高兴,能让曹寅跟他比试剑法他就更高兴了。

赶紧让人把剑拿过来,往曹寅手里塞:“来吧,一决生死。”

曹寅吓得直往纳兰身后躲:“一决生死就不必了吧,我上有老下有小,你的熹姑姑还这么年轻,你也该为她考虑考虑。”

胤祐点点头,又把剑递了过去:“那就留你一条命,来吧。”

曹寅继续摇头:“不来。”

“为什么?”

“成哥儿输了,我嘲笑了他半个月,我能给他这个嘲笑回来的机会吗?”

胤祐把剑往地上一扔,拔出他的七星:“那就别说我欺负你。”

他举剑便刺,身形灵动飘逸,眨眼间,剑尖已经到了曹寅近前。

纳兰见势不妙,赶紧躲开,曹寅仓惶应战,傅先生和小狐狸坐在回廊的栏杆上看热闹。

胤祐出招既快又狠,招式凌厉,七星本来就是一把难得一件的利刃,在他手里更是如鱼得水,剑刃从曹寅手臂旁边擦过去,都能感觉到那种剑气破空的刺痛感。

抬手一摸,果然外袍和里衣都破了条口子,却丝毫没有伤到皮肉。

回过头来,朝他眉眼弯弯的一笑,笑得软糯又可爱:“我不是故意的。”

“……”

曹寅点点头,四处找那把刚才被他扔地上的剑:“我知道,我知道……”

捡起剑,两个人真刀真枪再比一场。曹寅的功夫比起纳兰这位风花雪月的贵公子自然要好上不少,胤祐这小家伙虽然剑法练得不错,但实战经验几乎没有,对上曹寅确实略显吃亏了些。几十招之后,就败下阵来。

曹寅抹了把额上的汗水,对胤祐笑道:“侥幸,侥幸……”

他又看向纳兰,摇头苦笑:“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抱在怀里随意揉搓的小团子了。”

胤祐收了剑;“明日再战!”

曹寅摇摇头:“明日有差事,可来不了。”

胤祐抬剑,又放下,过去拉着他的衣摆撒娇:“来嘛来嘛~~你不来我就找熹姑姑告状,说你欺负我。”

曹寅从善如流的改口:“好好好,明日再战!”

蒙古的战事进展速度超乎想象,噶尔丹带着两万精锐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锡林郭勒盟内的乌珠穆沁,可以说是一击凿穿了整个蒙古高原,直接朝着大清而来。【百度百科】

康熙再也坐不住了,命大将军阿尔尼率军两万,出塞外迎战。

然而,无论是蒙古部落还是大清这边,形势都比康熙想象的要严峻得多。

噶尔丹有俄国人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真枪实弹和军队上的。

沙俄正打算向准噶尔出售一批武器,多达3000支滑膛枪。但是,目前尼布楚正在进行谈判,如果大清国这边肯松口,放掉尼布楚,沙俄便答应缩减对准噶尔出售武器。

这种被人卡着脖子割让领土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但是噶尔丹就要打到家门口了,破使康熙不得不重新考虑对方的诉求。

朝堂上,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以大清现在的国力实在难以招架多线作战,不如就按俄国人说的,把尼布楚让给他们,腾出精力全力对付准噶尔。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俄国人又没说完全不卖给准噶尔武器,只是缩减,那这个缩减究竟是个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好。他们签的是个边境条约,俄国人完全可以这边和大清国签订条约,那边继续派兵增员准噶尔。

这个事情,康熙也很难抉择。他问太子,太子思忖片刻,同样拿不出个主意。他又问大阿哥,大阿哥是习武之人的脑回路,让什么让,就是干!

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向皇父提出,要跟随阿尔尼将军一起,领兵上前线打仗。

康熙都烦死了,挥了挥手:“要打也不是现在,别添乱,退下吧。”

左思右想,康熙的决策是尼布楚绝对不能让给俄国人,哪怕终止两国的贸易往来。

谈不拢那就不谈了,他传旨让索额图和佟国纲即刻返京,着手应对准噶尔的进攻。

快要打仗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北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不少有钱的商贾都在观望,见势不妙准备收拾金银细软,带着全家老小逃离京城。

老百姓能逃跑,皇上能逃吗,逃了那不就是亡国之君。大清才如果不到五十年,这就要攻受让给噶尔丹这个蒙古人了?

当初尚未亲政之时,鳌拜凌驾于皇权至上,百般欺凌,康熙就没有怕过。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发起三藩之乱的时候他也没有逃,更何况是现在。

他很快决定返回紫禁城,但是他没打算带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临走前,他去向太皇太后请安,胤祐也在。康熙看了一眼儿子,这个时辰,他应该在无逸斋,或者自己的承露轩读书才是,却不知为何出现在这里。

胤祐并没有像往日那样,摆弄玩具、陪乌库玛嬷聊天或是吃他喜欢的点心。

而是规规矩矩的站在乌库玛嬷身旁,看到阿玛进来,第一时间行礼问安。

康熙有些惊讶于儿子今日的礼数周全,但也没有细问。他只是像太皇太后禀明来意,却没有提及现在大清面临的危机,只说:“孙儿要带着太子和大阿哥回宫一段时日,老祖宗在这里静养便是,让皇贵妃和小七留下来陪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