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4/4页)

胤祐喜欢听故事,往往听得入了神,不尿尿,不喝水,也不吵着要吃点心,许多时候,连下学的时间都忘记了。

亏得康熙怕他不好好学习,还专程让人搬了一座西洋钟放在一旁,说是时针走过11,分钟走到6的时候就能下学。

短短半个月,胤祐的认字能力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以开始自己阅读一些简单的文章。

康熙对儿子的表现非常满意,对纳兰的教学成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夸他不愧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

对于纳兰而言,明珠的儿子可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甚至是他这些年来的一种负担。

但是给七阿哥讲学这些日子,确实勾起了他在国子监潜心进学的回忆。这些年,不如意十之八九,他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样一份对经史子集最纯粹的追求和热爱。

康熙最后提了一句:“我知道,你和子清呆在朕的身边颇有怨言。”

纳兰赶紧躬身:“奴才不敢。”

大家都朝夕相处这么些年了,谁还不了解谁。康熙知道他俩嘴上不敢,心里早就不耐烦了。

“等他回来,就给你俩安排别的差事。”

这话一年多前他就说过,但因为曹寅回家丁忧,他身边只有纳兰一个人,于是就把这事儿压了下来。现在想想,纳兰虚岁已经三十一了,这年龄也不小了。

容若等这句话等了太久,现在总算等到了,心里多少有些期待。

等康熙走后,胤祐立刻扑过去拉着容若说道:“容若容若,你想去哪儿?要不,我去求阿玛,让你做我的师傅好不好?”

纳兰摸摸他的头:“哪儿由得我选,皇上怎么安排,我服从便是。”

话虽这么说,他总觉得凭着自己的才学,不敢说外廷做官,至少也能入翰林院。

前些时候他跟随康熙南巡,顾贞观曾交给他一份一叠诗词稿,是江南众多名士为顾贞观所仿造的惠山听松庵竹茶炉题词赋诗,以记其事。纳兰将这些诗词稿刊成集,名曰《竹炉新咏》。

这就是他和曹寅、顾贞观等一众文人最喜欢做的事,希望能将前朝或是本朝文人名士所作诗词文章汇编成集,留存下来供后世学子研读,不至日久失传。

康熙现在倒是不担心胤祐的学习问题,他担心的另有其人。

六阿哥胤祚生于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眼看没几天就虚岁六岁。

刚过了元宵节,康熙就把他安排到上书房进学,还专门指派了师傅。

这小子倒是和胤祐那个厌学儿童截然不同,听到要去上书房读书,开心坏了。

他早就在后宫呆腻了,六阿哥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想跟一群婆婆妈妈的女人呆在一处,想去和兄弟们一起读书习武。

阿哥所那边有现成的院子,本是之前给五阿哥胤祺准备的,不过皇太后执意将他留在宁寿宫住着,康熙也没有办法,正好空出来的院子留给了老六。

搬出后宫之前,康熙特意允许他回永和宫与德妃见一面。

德妃看到儿子心都碎了,这半年多来儿子长高了长大了,与她这个额娘也不那么亲近了。

她拉着儿子关起门来说体己话:“你搬去阿哥所之后,饭食茶点一定处处小心,以防有心之人。额娘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你可千万不能有事。”

虽然胤祚跟胤禛关系不亲,胤禛也的确只把自己当做皇贵妃的儿子和胤祐的哥哥,但是他毕竟是德妃亲生的。

可是在他的记忆中,这些年来,额娘从未提起此事,就算她自己亲自设计将这件事捅出来,也从未认为四哥是她的孩子。

这让胤祚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他忍不住想,若是额娘以后再生了儿子,那么弟弟会不会也成为她心中的那个唯一,而自己,说不定就变成了钮钴禄贵妃的孩子。

德妃见儿子不说话,又接着说道:“虽然大家都是兄弟,但你要记得,太子是贤德之人,他的人品学问都值得你学习。哪些人应该结交,哪些人应该保持距离,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其实德妃这话说得也没错,皇子长大了,势必要面临战队的问题。太子就是已经预定的未来大统继承人,不依附于他还能依附于谁。

这话她自然是不敢让康熙知道的,否则就不只是禁足半年那么简单。敢将主意打到太子身上,褫夺封号,收回册宝都是亲的,打入冷宫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是胤祚是她的儿子,她唯一的指望,有些话她不得不说。

听完他这些话,胤祚丝毫没有感动于额娘对自己的提点,反而很不耐烦。就连德妃想留他在永和宫留宿一晚也被他拒绝了。

然而,胤祚虽然学习态度积极,但是学习能力却差了些,就算是启蒙的《三字经》对他来说学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康熙每日去上书房,负责给胤祚教学的师傅都会反映这个问题。帝王有一堆国事要处理,哪有空闲过问这些事情。给师傅下达了死命令,让他好好的教,三个月之后自己再来验收成果。教不好,自己领罚。

这段时日,皇贵妃惊讶的发现,他那个一提到读书就头大的儿子,竟然主动拿出了纳兰送给他的那一套《渌水亭杂识》。

不过这小崽子认识的字实在有限,他看书,李熹要时刻陪在一旁,他不认识的字,要随时为他答疑解惑。

不过,小家伙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会找一张纸,把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写下来,然后用额娘叫他的拼音注音。

皇贵妃看到了,第二天就命人给他订了个生字本。想了想,干脆又让人给他订了个单词本,数学作业本,好词好句本……

纳兰的书虽然写得好,但是对于胤祐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实在晦涩了些,他看不懂。

于是,自学只坚持了短短半个下午,小家伙就果断放弃了。老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堆作业本,一个也没能派上用场。

这天上午,因为康熙有出宫计划,纳兰需要伴驾。因此,胤祐的提前下学回到承乾宫。

平日他刚走进院子,就有不少人出来迎接他的,有时候皇贵妃也会从正殿掀开帘子出来。

今天院子里却静悄悄的,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见他来了,也只是躬身行礼,并没有多余的话。

胤祐觉得奇怪,今日承乾宫的氛围不同寻常,难不成是有什么事情。

他走向正殿,刚准备掀帘子进去就被旁边的白露拦下了:“七阿哥,您还是容奴婢进去禀报一声吧。”

“哈?”胤祐一脸错愕的看着她,“我回自己额娘的寝殿还需要禀报?”

白露低声道:“今日来了客人。”

她这话更是勾起了胤祐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客人这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