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揭穿(第2/4页)

顾娇想了想,对她道:“稍等一下。”

顾娇回了自家宅子,去灶屋找出糯米,煮了一锅糯米汤,然后将浓稠的糯米团倒入搅拌均匀的石灰砂浆中。

“姐,这是做什么呀?”顾小顺好奇地问。

顾琰也蹲过来,巴巴儿地看着她:“为什么把米汤倒进去?”

顾娇给二人一人递了一根棒子,示意二人不停搅拌:“这是糯米砂浆,比夯土好用,用它来糊墙再合适不过了。”

夯土的过程其实是很辛苦的,需将三种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后,要用工具一遍一遍捶打,捶打的次数越多,夯土才越结实。

糯米砂浆没这么复杂,但结实度却高很多,这是由于煮熟的糯米汤内含有支链淀粉的成分,是完美的天然粘合剂,夸张一点说,经由它粘合的石灰浆强度几乎堪比前世的混泥土。

“你们当心,别弄在身上了。”顾娇说。

“哦!”二人齐齐点头。

顾瑾瑜来到碧水胡同时,看到的就是姐弟三人一块儿搅拌砂浆的场景。

顾瑾瑜眉心就是一蹙。

顾琰在她的印象中一直是个走路都要喘的病秧子,她没料到他居然会做事,还是做这种粗活儿。

姚氏坐在一旁,优哉游哉地缝补衣裳,丝毫没觉得顾琰干活有什么不对。

顾瑾瑜定了定神,走进院子道:“娘,姐姐,弟弟,你们在做什么?”

顾琰看了她一眼,没理她。

顾琰讨厌她。

不知身世时讨厌,知道后更讨厌。

顾娇也没理她,继续做自己的糯米砂浆。

她都没与顾小顺说话,顾小顺当然也不会理她了。

姚氏回头看向她:“是瑾瑜啊,你怎么过来了?”

顾瑾瑜柔声道:“我在府里没见到娘,猜想娘一定是来了这里,我给姐姐和弟弟带了点东西。”

顾琰翻了个白眼:“谁稀罕?”

砂浆很快做好了,顾娇找了桶子,装了一大桶。

“我来!”顾小顺将桶子提去了张大婶儿家。

顾琰也想提,可惜提不动,他于是抱了个小铲铲。

姐弟三人去给张大婶儿家补墙。

姚氏叹了口气。

顾瑾瑜看着地上脏兮兮的砂浆与一锅没用完的糯米浓汤,嫌弃地蹙了蹙眉,转头看向姚氏:“娘,姐姐怎么能让弟弟干粗活呢?弟弟身子骨那么弱。”

“就是身子弱才要多干活,没见你弟弟比从前精神多了了吗?”不是顾琰每天都还在吃药,姚氏只怕要认为儿子已经是一个正常人了。

顾瑾瑜撇撇嘴儿:“可是御医都说,弟弟不能太过辛劳,要多静养。”

姚氏道:“你姐姐是大夫,她知道怎么做对琰儿最好!”

顾瑾瑜张了张嘴,一个药童罢了,哪里就是大夫了?

顾瑾瑜的目光落在糯米汤与砂浆上,简直瞎胡闹,糯米汤是吃食,顾娇却拿去和稀泥。

要不怎么说是乡下长大的,一点常识都没有。

顾瑾瑜看不来,但忍了忍没说:“娘。”

“怎么了?”姚氏问。

顾瑾瑜笑了笑,从宽袖里拿出一个金印与一个宝册递给姚氏。

姚氏微愕:“这是……”

“您打开看看。”顾瑾瑜自豪地说。

姚氏将金印的盒子打开,翻过来一瞧,竟是郡主的印鉴。

顾瑾瑜等着姚氏的赞赏。

风箱的事姚氏听说了,姚氏不懂朝廷的册封规矩,但做了郡主终归是一种荣誉。

姚氏欣慰点头:“娘的瑾瑜真厉害。”

得到姚氏的肯定,顾瑾瑜很开心。

没一会儿,姐弟三个回来了,三人糊墙脏了满身,头发上都是灰尘。

张大婶儿抱着一罐子酱菜走进来,对姚氏道:“阿瑶啊,你家孩子真能干!一下子就给我弄好啦!”

姚氏眼底的欣喜与骄傲几乎要溢出来,比看到顾瑾瑜的郡主金印还高兴:“是啊,他们都挺能干。”

糊个墙有什么能干的?

顾瑾瑜撇嘴儿。

顾瑾瑜带来了不少御赐的东西,向所有人展示自己成为郡主的喜讯,然而除了姚氏一开始那点微薄的赞赏外,顾娇三个简直拿顾瑾瑜和她的贵重物品当空气。

顾瑾瑜完全没感受到炫耀的喜悦。

她带来的金银珠宝,还比不上一坛不值钱的酱菜。

果然是乡下来的,不识货!

夜里,顾瑾瑜回了侯府。

小丫鬟告诉她,她出门的两个时辰里,又有不少千金登门拜访,还留下贺礼,都是庆贺她荣封郡主的。

顾瑾瑜的心里好受了些。

顾侯爷回府,顾瑾瑜将去碧水胡同的事与她说了,当提到顾娇给邻居糊墙时她特地夸赞了一句:“其实姐姐也挺能干的。”

顾侯爷若当时在场,只怕也会觉得姐弟三个挺能干,可被发明了风箱的顾瑾瑜单独拎出来说,就有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顾侯爷嗤了一声:“糊墙有什么能干的?她也就只能干这个了!一天天的,让她去念书她不念!非得干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就不能学学你?好好念书,好好弹琴,好好地做侯府的大小姐!”

顾瑾瑜温声道:“姐姐开心最重要。”

顾侯爷冷哼:“她是开心了!”

把他儿子拐跑了!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担心琰儿成天和那丫头在一起,也变成一个小土包子。

被担心会成为小土包子的顾琰,此刻正在与昭国第一神童小净空玩跳棋,成功输了今天晚上的第一十八局。

他黑着脸去了昭国第一天才少年的书房,找姐夫下会儿五子棋找安慰,结果被连杀五局。

伤透了心的琰宝宝去了老太太屋,和老太太以及她的两位牌友搓了会儿叶子牌,又被老祭酒检查了一下功课,完成了自己圆(挫)满(败)而又充(苦)实(逼)的一天。

给军营的第一批金疮药反响不错,军营很快下了第二批订单。

顾娇忙着日进斗金。

顾瑾瑜也没闲着。

风箱的发明很大程度上刺激到了她,她打小聪明过人,她不信别人能想出来的东西,她的脑袋瓜子想不出来。

何况风箱也就那么一回事嘛。

精妙是精妙,可原理很简单啊。

不就是增加风力,让火苗烧得更旺吗?

这有什么难的?

顾瑾瑜灵机一动,拿出纸笔,将炉子与风箱的配比进行了改良。

她增加了一倍的风箱,这样会让火力更大,冶铁的效果更高。

顾瑾瑜拿上图纸去了进了宫,将自己的想法与淑妃说了:“……原本一个月能做完的,改良之后半个月就能完工了!”

“天啦,快这么多吗?”淑妃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