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章 户户相护(第2/3页)

他们天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到最后,会形成一种什么情况呢?

就是地方上的乡绅看不惯军护,军护,同样也瞧不上地方的乡村,他们两类人之间。就会形成一种泾渭分明的关系,他们会在从地方到中枢互相斗争,互相监督。就像现在一样,乡村们抓住一个机会来进攻军户,军户难道将来就不会报复吗?

他们肯定会拿那些乡村鱼肉,乡里来做文章。

而在这种情况之下,老百姓也就跟着享福了。

即便是在地方上,同样也需要平衡。而军户和乡绅,就是朱国强的平衡。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朕会去纵容天下的军户。老百姓有句俗话叫护犊子,但是不是什么犊子都护!有的犊子该杀还是要杀的。”

陛下的话让陈无敌的浑身一串,后背冒出了一阵冷汗,他又怎么可能听不出陛下话里的意思,就是在告诉他,陛下护犊子,不错。可要是真的有人欺压老百姓的话,到时候可就别怪军法无情了!

军法,那绝对比《大明律》严多了。

“陛下所言甚是,咱们对那些军户这么好,要是他们还欺压老百姓的话,可真就是天理不容了,到时候别说是护犊子了,那必须要罪加一等。不如此,绝对不可能平民愤。”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眼下的这事儿……”

朱国强反问道。

“无敌,那你说该怎么办?”

“这……”

陛下的反问让原本正准备表明决心要整顿天下军户的陈无敌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陛下,臣以为,就目前来说,老百姓最不满意的,并不是说军户享有的那些特权。他们之所以愿意当兵,就是因为咱们给了军户那么多的优待。他们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咱们制约了普通老百姓,成为军户的机会。”

看着陛下,陈无敌小心谨慎地说道。

“臣以为咱们眼下的一些法子确实需要改改,至少要让老百姓看到希望,让老百姓满意一些。这样也就能让老百姓对陛下心怀感激之恩了。”

陈无敌的话,让朱国强点头说道。

“嗯,说下去。”

“他们可以修改一下现在的法子。,可以修改两点,第一就是修改民户当兵需要军户推荐的法子,原本的他们要掏银子才能够让军去给他们出具担保。现在可以改成只要是良家子弟,就可以当兵。这个可以由地方官府来办,只要是良家子弟,就行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把矛盾集中到普通军户的身上,到时候普通民户能不能当上兵,与普通军户何干?”

你看,军户也是一样的户户相护吧,这一出主意,就是要给自己摆脱责任,把锅甩到其他人身上。

到时候官府那边开证明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龌龊的事情发生,那可就和军户没有任何关系了,甚至军户还可以像现在一样利用这件事去打击那些文官。

勋臣,一个个的也不是省油的灯啊。

当然对此朱国强自然是乐见其成。只有他们两边儿互相平衡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对于大明来说,他们两家才是真正的减压阀,因为他们都不可能让对方去占尽老百姓的便宜。反而会去眼红另一方在老百姓的身上占便宜。

“嗯,”

微微点头,朱国强又说到。

“那么二呢?”

“至于二呢?就是增加征兵名额!”

“增加征兵名额?”

看了一眼陈无敌,朱国强的心里生出了一丝警惕。

军户……现在大明的军户已经不少了,如果再无限制的继续增加的话,那到时候恐怕真就尾大甩不掉了。

平衡!平衡才是稳定的核心。

如果军方的实力远远超过文官的话,那么就会失衡。这绝对不是朱国强愿意看到的局面。

“对!陛下,咱们这些年为什么限制征兵名额,一是因为天下承平不需要那么多兵,二是因为天下的土地就那么多,不可能全都分给军户,可这个天下,是大明,是本土,为什么不能把殖民地也列入其中呢?”

殖民地…朱国强皱了皱眉头。但仍然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看着陛下,陈无敌顿了顿。

“大明的殖民地那么多,我们组织普通移民是移民,军事移民同样也是移民,比如说豫章郡和新英格兰吧,因为距离本土太远,老百姓不愿意去,现在移民的数量有限,那好,咱们就用军事移民,就增加征兵名额,每年都定向那边派遣一万、两万,甚至三万的军户。这样一来,那些地方既有了大量的汉人,本土呢?民众的怨气自然也就减轻了。况且……”

抬头看着陛下,陈无敌说道。

“天下承平日久,盛世如此,愿意主动移民海外的人只会越来越少了!他们愿意当兵,那就把他们派遣海外,他们在本土给地多少?不过区区百亩而已,可是在新英格兰,上来就是100英亩,足足600亩地,而且生一个孩子也给同样的田亩,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他们派遣海外?”

派遣海外……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也要找到平衡的法子。

沉吟着,朱国强反问道。

“如果都是军户,军户不粮不差,没有税金,殖民地靠什么维持呢?”

不当拆不纳粮的人多了,对于朝廷来说,那可就是负担了。

“陛下,怎么没有税金了?”

陈无敌说道。

“就拿咱们大明来说,田赋才多少?不过区区千万两而已,即便是加上田亩摊丁,也不过是两千万两。可是咱们的盐税呢?足足四五千万两!”

陈无敌的话,让朱国强的眉头一挑!

盐税!

这是大明的另一种变相的人头税。

与旧时的盐商盐引不同,乾圣朝早就对盐税进行了改革,这个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就场征税,自由贩卖。所谓的就场征税,就是每斤盐在盐场征收10文钱的税金,只要交足了盐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买卖,不需要盐引。

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打破了盐商的垄断,朝廷同样也得到了足够的盐税,同样也保证盐价,不至于过高,毕竟,每一个地方可能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小盐贩贩盐。有了竞争,价格自然会下降。而不会有盐商垄断盐货,哄抬盐价的局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就场征税,大明获得了稳定的盐税——每年四五千万两的盐税,是大明朝廷最重要的税种。

人!

人是盐税的核心。

有了人不仅有盐税,门市税以及工商业统税都会相应的增加,或许短期内殖民地需要本土的财政补贴,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值得的,毕竟,殖民地一直用种种手段刺激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