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范迪门的小心思(第2/2页)

尽管大明放开了海禁,但是这个开放是什么?是准许大明的海商出海贸易,不代表西洋人可以随便的来大明的港口做生意。换句话来说,万历年间全面放开的海禁其实就是早了半个世纪的《航海条例》,就像克伦威尔的《航海条例》一样,是保护大明航海贸易垄断的“开放”,只有大明的商船可以运输大明的货物前往海外进行贸易,为了确保这一切,甚至直接禁止了欧洲船只进入大明港口进行直接贸易。

这种贸易保护对于刚刚开海的大名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毕竟他们一出海就要面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那些海上的行家里手,是完全开放港口自由竞争的话,大明的海商怎么竞争的过他们?航海保护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不少人并不认同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克伦威尔的《航海条例》是在保护英国,但是大明的这种行为,就是闭关锁国,“我大清”闭关锁国,那是效仿明朝。

看看,其实那些人还是屁股的问题。他们眼里大清的屁是香的,洋人的当然更香!

而这也是澳门以及热兰遮这种贸易据点重要的原因——这是他们获得大明商品的最佳选择,要不然就只能坐在巴达维亚等待明国的商船,不过致命是如此,仍然还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也是为什么,范·迪门会亲自来到这里的原因,就是为了去掉那些中间商。

“是的。”

揆一点头说道。

“可是,这仍然很难改变,它的地理位置上的不理想,我询问过一些明国人,在这里只生活着不到一百万明国人,而且在北方只要走上几天,就会进入野蛮的鞑靼人的地盘,他们正在和明国进行战争!”

“鞑靼人的地盘?在什么地方?”

范·迪门突然问道。

“就在北方,大连过去就是被鞑靼人占领的,又被王子殿下收复的,但是鞑靼人仍然是他们的威胁。”

揆一回答道。

“我们也可以到朝鲜,现在那里也是鞑靼人的地盘,甚至他们的皇帝就在那里。”

“鞑靼人?”

范·迪门沉思了片刻,然后说道。

“他们是野蛮人?就像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