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都是朕的忠臣啊(第2/2页)

泼天大的功劳是什么?

可不仅仅只是功高盖主了!

如果仅仅只是一般的大臣,但是功高盖主那也就盖了。

毕竟,在大明,无论文臣也好,武将也罢,都不可能因为天大的功劳,谋逆,毕竟,督师是文官,无论他立下什么样的功劳,他也只是督师,有皇帝的尚方宝剑,他又怎么能号令得动那些骄兵悍将?

至于将军,即便是他立下赫赫战功。也是督师领导有方。

可是这一切搁在那位世子爷身上却完全变了模样。他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将。而且他姓朱。还是大明的宗亲,现在他的麾下不但有精兵悍将。这还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要是万一他起兵谋逆的话。

那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谋逆了,而是又一次靖难!

当初怎么就同意他领兵了?

好像就是为了找一个由头好治他的罪。现在倒好了,还不能把他给关进中都的高墙,他就已经自立大都督了。

当年高皇帝可就是先从大都督开始的,也是从南京开始的。这位爷可真是……狼子野心啊!

即便是在后悔也没有任何意义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怎么把这一难关给渡过去。

现在怎么办?

现在是不是要派兵平逆?

就在众人在那里不知所措的时候,那边有内官通禀道洪承畴800里加急奏折到了。

“难不成是洪承畴那边有了大捷?”

奏折里的内容非常简单,确实像他们想的那样是捷报,奏折里详尽描述了他是如何击退多尔衮,解救十数万被掳百姓于水火。

当然他也提到了,因为得德世子领兵十万并即将过河,为以防万一。只能放弃追击多尔衮。

“好!洪爱卿辛苦了。”

听着洪承畴的奏折,崇祯不禁感叹道,这世间还是忠臣多啊!

洪承畴可真是我大明的第一忠臣。即便是没有圣旨他都不忘记为君父分忧。

现在他的心底反倒是长松了一口气。现在多尔衮终于退兵了。那些鞑子终于要退出关。终于能够腾出手来收拾那小子了。

“诸位爱卿,你们告诉朕,现在德世子一事应该如何处置!到底是不是应该派兵讨伐?”

面对皇帝的问题,薛国观想一会儿,然后说道。

“陛下,臣以为,德世子既然魏国立下了大功劳,现在可先遣中官问询,同时派中官往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