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开宴之前,穆明珠先见了荆州都督邓玦与雍州刺史虞岱。

她与两人也许久未见了,虽然一直有奏章密信往来,到底不如面对面交谈。

“虞先生来得正巧。”穆明珠笑道:“一会儿宴席散了,正好叫恩科学子都见一见你,跟你学习。”

虞岱仍是一贯地要强,并不用宫人搀扶,自己拄着拐杖艰难地在皇帝下首坐下来,感叹道:“臣与邓都督从北城门进来,恰逢天子门生游街夸耀,看得臣恨不能晚生二十载。”

穆明珠安慰道:“一条路要走出来,总要先有开路人。虞先生若是晚生二十载,今日未必能有他们游街夸耀。”她开恩科、行新政,种种举措之所以能得以施行,固然因为她手中的兵权,但也因为在此之前,从太

祖开始,无数前人的尝试铺垫。

邓玦笑道:“臣一路看过来,只有一个想法——未知臣如今参加考试,做天子门生是否还来得及?”

他向来圆融善谈,一句话说得穆明珠与虞岱都笑了。

穆明珠便转入正题,对虞岱道:“永平新政的内容,都已经下发到各州,也由僧人传达给万千百姓。”

简单来说,她要做的乃是把人头税改成按照田地收税,同时田地按照每户拥有的多寡,分不同的等级来征税。

“先生在雍州,切实推行时有何感受?”

僧人传达新政,遍布十四州,但是新政真正推行,这大半年来却只在扬州与雍州作为尝试。

“陛下新政,惠及万民。”虞岱苍声道:“臣当初在流放之地,曾见农户之家,生育子女后,不待其啼哭,便溺死于便桶之中。究其原因,不过‘养不起’三字。可是这养不起却又大有讲头,产妇体虚还要做活,不能抚养婴孩者,有之;家中年幼子女已多,不能糊口者,亦有之。但这两者终究还是少的,最多的便是交不起‘人头税’。贫者无立锥之地,却与田产连阡陌的富人拿一样的人丁赋税,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赋税一向如此,此前无人敢有此等气魄动世家,至陛下登基,行此新政,利于万民。”他慢慢说到实际推行中遇到的情况,“雍州乃是陛下当初亲手划治而出的一州,与旁的州不同,当地的世家大族本就被剪过一次羽翼,这次纵然心有不忿,但有当初雍州实土化的前例在,倒是并不敢轻举妄动。官吏到下面去确认田地数目,虽然也有阻拦瞒报、贪污受贿的情况出现,但总体是可以控制的。杀一儆百,旁的便也都老实了。如今雍州的田地账目,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真实,但瞒报遮掩的十不足一。”

穆明珠听着缓缓点头。

这是记录调查全凭人力纸笔的古代,不像后世有互联网、有卫星,再好的政策,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总是会有人为的空间被钻漏洞。

一州之中,能调查清楚其中十分之九的田地归属,已经算是非常难得的数据了。

这还是因为雍州早在她手里就被整治过一轮了,若是在旁的州,根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比例。

“新政所到之处,贫者欢欣,小富之家亦接受,便是那中等田地的人家,也并无怨言。”虞岱皱起眉头,说起新政最大的障碍,“然而那些大世家,却如海底暗礁,不知何时就会坏了陛下的大计。雍州族中田地在五千倾以上的人家,共有七大姓。按照新政的规定,他们超出五千倾数量的田地,需要缴纳田中产出的六成给朝廷。”

就算是这些大世家租了田地出去,也不会要租户这样高的比例。新政这样的规定,简直是要这些大世家在五千倾之上的田地,一年下来不只白种,甚至还要倒贴给朝廷出产。

“怎么?他们宁愿荒着地不种?”穆明珠不紧不慢调侃道。

这一则她早已想到了,若是空着不种,这些大世家也要缴纳空置土地的赋税。

“政令周密,他们若是空置不种地,亏得愈多。”虞岱仍是眉头紧皱,他在雍州更能清晰摸到地方上的情绪,“这些大世家如今哑忍,不过是因为新政只在雍州、扬州试行,反对陛下的声音还不够强大。而雍州又有陛下余威在,这些大世家今年才没有闹出事儿来。但这终究是不能持续的,没有更好的破局之法,这些大世家必然会走向联合。而一旦他们联合……”

那就会走向内部战争。

邓玦在旁轻声道:“雍州这七大姓联合在一处,也能出十万力夫,万余精兵。”

如果这是承平岁月,朝廷还可以集中兵力,与大世家真刀真枪比拼一番,但在外有梁国虎视眈眈,起内乱永远是下下策。

穆明珠倒是并没有愁容,转而问道:“雍州地价,如今几何?”

新政一出,拥有大量土地的持有成本飙升,许多坐拥巨量田地的人家为了规避税赋,大量抛售田地,一时之间贫寒百姓也能置地成家了。

虞岱一一照实答来。

穆明珠点头,道:“大世家联合反对的情况,朕也想过。朕不会一味把他们逼到绝路……”她微微一笑,“朕还给他们留了一条生路——只是要请虞先生参详。”

虞岱凝眸望来,他对这位年轻陛下的新思路总是充满了信心。

穆明珠道:“这些坐拥万顷田产的巨富之家,如今五千倾以上的田地,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负累,非但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每年还要倒填一部分赋税给朝廷。他们心中不平,眼下就算是抛售,也没有人能在短时间内吃得下。长此以往,他们必然是要生乱的。所以朕这里有一条新路给他们,那就是与朝廷合作。他们把超出五千倾的田地,上交给朝廷,朝廷分租给底下的贫寒百姓,每年所得产出,在赋税之外,再分给这些世家一成,算是给他们的收益。”

虞岱与邓玦都听得愣住。

皇帝的道理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些超量的田地,在新政条例之下,对于这些大族不再是稳赚不赔的田地,而是每年都需要他们填补亏空的吞金兽。原本这么下去,这些大族定会一步步联合起来,反了朝廷。但是现在皇帝给出合作之法,虽然是大刀割肉之后,又给了对方一点微薄小利,但比起要么挨宰、要么死斗这两条路来,总是相对安稳的一条新路。大世家仍是能稳定获益的,只是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贪婪无度,不管百姓死活,而是要吐出绝大部分的利益,给朝廷、给百姓,他们因原本拥有的巨量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只剩了一成。

可是这一成,就是他们的安稳生路,就能瓦解他们鱼死网破的决心。

正所谓温水煮青蛙,待到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一条生路是会变窄还是变宽,就要看朝廷与世家的博弈,是谁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