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西胡战事休

眼神直往萧宁身上瞟,其实心里是难受之极,偏再不敢将这份难受道出,道破。

“陛下,钦天监送来良辰吉日。”恰好在此时,一人行来,手里捧着一本奏疏。

萧谌一顿,以眼神扫过萧宁,这个事她跟孟塞那老神棍提了吗?

没有。萧宁很肯定地回答。

这个,老神棍是真神棍?

哪怕是多年的老友,子不语怪力乱神,萧谌其实是不太相信这神神怪怪的。不过孟塞吧,还成!

从侍从手中接过孟塞准备的所谓良辰吉日,“孟监正所指,四月初八,宜出行。”

这宜出行,叫一群人的眼睛都亮了。

好啊!这就剩下一个多月,都不满两个月了,好样的,赶紧迁都吧,迁了都,就不是雍州,自然不在萧谌和萧宁的地盘,也就不会事事都由他们父女说一不二了!

水货于此时提出问题,“不知新都建成,取之何名?”

对啊,新都可是刚新建成的,怎么能不取个好名字,底下的人交头接耳的讨论,都想为这新都取个好名字,这可是开一代先河的好名字。

萧谌看萧宁屏气凝神地站着,压根没有要费脑子的意思,萧谌还是更相信自家闺女,“你怎么想?”

纵然没名没姓,却都知道他问的何人。

“长安,寓意长治久安。”萧宁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这个地方。也希望这一个新的国都,将来如名一般,永远都能长治久安,天下和乐。

“好!”萧谌赞一声,岂有不好的道理,这可是大昌的国都,就该如其国都之名,长治久安。

水货亦无意见,“新都建成,宫城名曰?”

萧谌的眼神瞟向萧宁,萧宁自觉地接话,“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宫城之名曰大明宫。”

这么一个名字那完全是抄的,等水货再问起各宫之名,什么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一抄到底,信手拈来。

都在想着能参与取名的人,结果听萧宁道来的名字,愣是挑不出半点毛病,不禁再次叫人语塞。

有些人,在你以为她总有不及之处时,人家却用事实狠狠的抽一记你的脸,好让你知道,别以你一无用之人,多思多虑于他人,不过贻笑大方。

萧谌很是满意,最后道:“既然钦天监已道良辰吉日,你且先往长安去,安顿一应诸事。”

就这么一个多月,萧谌还是担心有人要坑萧宁。正好,新都也须人前去打理,如何安顿百姓,以及这迁都过去的文武百官之人,得好好安排。

名正言顺的把萧宁调离雍州,叫一众就算是想挑萧宁毛病的人,不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就不会有那么扎眼。

太平这一个多月,到了新都,一股作气,给萧宁正名,看这一回还有多少人想对萧宁动手!

萧谌打的如意好算盘,总是有人提醒道:“前线战事虽平,西胡送以降书之事,尚未安排妥当?”

“大昌无人吗?你是在告诉朕,你们这些人打仗不行,连旁人递降书求和该如何安置,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萧谌一听这话马上明白了,有人不想让萧宁走,那就更得让萧宁走了。

“臣非此意。”一听萧谌都怀疑他们的能力了,谁还敢再坚持。萧谌道:“就此定下,你即往新城去,待迁都之日,我们自去,你只需安排新都诸事。”

“唯。”萧宁应下一声,谁也不敢再多言。

***

萧宁得了萧谌的诏令,这就要往新都长安去,她这一走,又得几个月不见,孔柔虽是不舍,亦明了这时让萧宁回长安也好,省得在一个个男人眼前,引得他们咬牙切齿,恨不得食萧宁之肉,喝其血。

卢氏倒是豁达得很,“新都建成,比之图所绘如何?”

“有过之而无不及。”萧宁亲自参与的督建,几乎建成,这才赶回来的,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真正的新都是什么样子。

“我很期待。”卢氏并不掩饰她的欢喜,见一个王朝的起势,见女子可以出仕,再没有比这更让她欢喜的事了。

“另外,天下太平,盐之利尽握于你,多少不妥。你明白?”卢氏提点萧宁一句,迁都后这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萧宁手中握天下重利,就凭这一点,令无数人侧目。

旁的人利也就罢了,那是萧宁费心费力,好不容易才养出来的,谁就是想抢,也休想抢得了。

盐利。这可是关系民生之大事,为之营利,所得之得,可供养天下。

萧宁握在手里,自是比谁都更清楚这一份利。恰是因为清楚,更应该如何?

卢氏相信萧宁心中有数,提醒一句来,不过是想让萧宁把握这大好的机会。

至少在卢氏看来,能堵住天下人的嘴,让他们无话可说,那就很好。

萧宁了然,朝卢氏作一揖道:“是,阿婆放心。”

她会把握分寸。

卢氏走了过去,将萧宁抱在怀里,“人心不可测,你能以诚待人,若换不回他人的真诚,并不是你的错。我并未想让你改变,因你走到今日,有这诸多人相伴,皆因你之心性。无人敢说你铁石心肠,心狠手辣。”

萧宁敢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她的见死不救,她也只能见死不救。

姚拾儿之过,致死数万万百姓将士,她就该付出代价。

纵然姚拾儿今日不死,终也难逃一死。姚拾儿既犯下弥天大罪,她也想弥补一二,最后的自尽,也是她想保留自己的尊严。

“你很好。”卢氏给予萧宁绝对的肯定。萧宁很好,很好!

萧宁有些哽咽,应了一声。

萧宁起程往新都长安去,须得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城门的名字刻好,各宫殿,各文武大臣的府邸,亦须得安排妥当,不得怠慢。

同时西胡也送来了一则又一则的消息,说来也是让人颇感意外。

染图大败,又为莫并所伤,偏在两国议和之时,他竟然不与大昌兵马正面对,而是直攻东胡。

东胡捡了大便宜,大昌和其他各国兵马,牵制住西胡大部分的主力,也正是因为如此,东胡出兵虽然在西胡的意料之中,无奈当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对付东胡,没人啊!

以至于东胡接连攻下数城,这可让东胡乐坏了。

想再接再厉的人,更是以兵马再攻。

没有想到,西胡看情况不对,竟然递降书,求和。

求和就求和吧,大昌就算偃旗息鼓,那跟他们东胡有什么关系?

不趁西胡这会儿势不如人,多攻些城,多夺些池,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正因如此,东胡哪怕明知道若是两国休兵,接下来就会是他同西胡正面对抗,对自身还是有点自信的人,怎么都觉得应该继续攻城略地,输人也不能输阵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