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3页)

她一甩藤条,在地面上击打出清脆的响声。

“今天别想回去吃晚饭!”

* * *

夕阳西下,天幕逐渐暗下。

好不容易写完作业从那魔鬼的手中逃脱,那3个三年级最后都是抹着眼泪哭着回去的。

扑进家门对着家长就是一顿悲伤哭嚎:“我在外面被人打了!”

“什么!?”能把孩子养得这么熊的家长必然具有强大的护短属性,当即眼睛一瞪抄起手边拿得顺手的物件就180度高高举起要冲出去,“谁打的!我去他们家算账,竟敢欺负我儿子!”

“就是东边木匠家的那个梅露!”

儿子刚把这个名字喊出来,家长那180度的棍子直接降成了90度。

“那个经常被学校点名表扬的梅露?那个作文上了小学生范本的梅露?那个考试门门第一的梅露?”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好的人都是心存敬畏和喜爱的。当初那个因为亲妈卷钱逃跑案而被小镇熟知的小女孩,如今却是以聪明会读书、门门考第一经常被全校点名表扬而闻名全小镇。

梅露这个名字早就在小镇人的嘴里变成“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对家里有小学生的家长而言开局就能减一半对方的怒气槽。

孩子越听越涨红脸:“就是她!她打我可疼了!”没敢说是什么原因才招来的打,他把自己被抽红的胳膊和后背掀开给大人看,“全是用藤条抽的,你看全都红了!”

这个藤条红印家长很熟,不光是儿子的记忆,也是他们的童年回忆,所以对这东西打人疼而不伤的基础属性还是很清楚的,垂到90度的手臂又往下放了10度。

儿子还没注意到这变化,仍旧抽抽噎噎地告着状:“她还抢了我书包,拿了我书逼我背课文,背不出就打我,最后还逼我写作业!写不完就不准回家吃饭!”

要打人的手从80度垂到了30度。

“她最后还威胁我说以后见我再耍横一次就这样教训我一次,太欺负人了!”

孩子越说哭得越伤心,家长却把手中的东西全默默放回原位,孩子见状不由傻眼。

“你不帮我出气啊?”

“出什么气,你这不是活蹦乱跳挺好嘛。”大人们开始睁眼说瞎话,“散了散了,我还有事要忙,别来烦我。”

三个不同的家庭却演出了三场相似的剧目,几个三年级小学生在经历过懵逼、不可置信、悲愤等一系列情绪后,最终接受现实崩溃地飙泪跑走。

他们讨厌好学生,讨厌别人家的孩子,更讨厌梅露呜哇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