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3页)

忒么太麻烦了啊!

古代的田产啊,那是比现在卖房子还烦人。就算是有牙人帮忙的,但正常来说,要脱手大量的田产,要么断崖式的降价,不然根本就找不到人接手的。

这就好比,在现在有个人突然想要将手里的三千套商品房出售……

你只要敢出手,今个儿挂牌明个儿市场就崩了!

对于周生生来说,出售田产的周期性太长了,中间还会遇到各种麻烦事儿,另外周家的田产就没有一亩地是自家种的,而是全部都赁了出去。

这年头跟田产相关的事情,那绝对是天大的事儿,都是有契约的。假如要将田产转卖,之前跟佃农签的契约咋办?关键田产是一亩两亩零碎的赁出去的,不像酒楼那样,可以两三个酒楼一起打包给其他商户。

反正就是麻烦吧。

尤其周老太爷不希望子孙后代将田产卖掉,因此他的心腹都是直接将田产以十年为周期赁出去的……

这已经不是一般般的麻烦了,这放在现代就是你要一口气将三千套已经租出去的商品房一口气出售,而这些房子还是单个租给人家的,有些可能还会涉及到二房东、三房东,毕竟在古代也有一口气跟大户人家租赁一百亩地,然后再分租出去的案例。

真要把这些事情全部搞定,没个三五年的那是绝不可能的。

省省吧!

站在周老爷的角度,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周生生单纯就是怕麻烦怕浪费时间所以才不动那些田产的。

跟什么祖孙情、往日情怀、惧怕父亲等等,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钱够了啊!

光是卖掉酒楼和店铺收拢起来的钱,加上周生生前头两年里挣的钱,算在一起足够她在府城买地置业重新开始了。

毕竟,她又不是真的跑去府城创业,而是直接从赵闰土手里接项目干。

哪怕真的某天钱不凑手了……

赵闰土会借给她的啊!!

不过现在的周生生,已经看不上赵闰土了,她跟盛凌云搭上了头,决定等开春以后,天气转暖了,把旅游事业发展到省城那边,正好盛凌云会帮她牵线搭桥,认识那些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假如差钱了,靠谱的大姑子和不靠谱的外甥女堂哥,她也知道应该选谁。

周生生那叫一个自信满满,她干的也确实很不错,事业红红火火,还跟她的好大儿不同,她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那人哪儿有十全十美的?爱情事业都有了,好大儿也是事业腾飞状态,那不得去别处找补?

譬如说,亲爹和后娘,还有后娘生的弟妹啥的。

周老爷可以说是算计到了一切,独独没算到他闺女那么能耐。本以为搭上赵家大少爷已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了,没想到还有更厉害的。

三郎猛的想起来了:“那个谁……盛家你知道不?省城的盛家,那个盛家家主跟你闺女挺好的,他们家的大小姐也特别喜欢你闺女。还有啊……我还是那句话,最吓人的就是她把小公爷臭骂了一顿,她骂赵大少爷就算了,怎么能把人家堂堂镇国公府的小公爷骂了个狗血淋头呢?”

蹲在一旁的虎脑仰着脑袋问:“什么是狗血淋头?”

“就是你奶骂我的样子。”

“我没见过呀,我奶是咋骂你的?”虎脑一脸的懵圈。

“你见过你娘骂你哥吗?比那个吓人一百倍。”三郎随口道。

虎脑托着腮帮子寻思了一会儿,点点头:“那是挺吓人的。”

薛氏啊,曾经也是个温柔可人的小媳妇儿,尤其在赵桂枝眼里,她大嫂这人可好了,特别善良,还很勤快。搁在别家,妯娌之间难免是有些矛盾了,你吃多了我吃少了,你干得活儿少了我就要多做一些了。

虽然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天长日久的,难免会产生摩擦。本来嘛,小老百姓过日子,谁家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那些琐碎事儿?事情一多,吵嘴那是难免的。也有当嫂子的仗着自己进门早,又给老X家生了大孙子等等理由,可劲儿的欺负后进门的弟媳妇儿,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儿。

但薛氏不啊!

她就是个特别温柔善良又勤快,而且半点儿不爱计较的人。

再就是,人是靠比较出来的。

看一眼动辄就叉腰指天骂地的江母,再瞅瞅一脸好脾气的薛氏,赵桂枝当然觉得她大嫂是千好万好的。

然而,人是被逼出来的。

自打江母和江奶奶都跑了,连带江父和三郎、黄氏都一并离开了,家里只剩下了大郎一家四口。薛氏又要忙活家里家外的事儿,又要照顾年幼的虎脑,还要管已经到了猫嫌狗厌年岁的虎头……

她变了。

如今的薛氏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温柔的小女子了,她也开始学着江母叉腰骂人,骂的不是别人正是倒霉孩子虎头。

虎脑可乖了,毕竟他是打小听着他娘骂他哥的。

哪怕虎脑其实并不知道一百倍是多少,但听说比他娘骂他哥还厉害,他就觉得,那确实很厉害。

嗯,已经忘了长啥样儿的奶奶,果然很吓人。

三郎绝对不会知道,他在府城惦记不已的虎头,其实在家里也一直都在挨骂。以前被江母骂,如今被薛氏骂,仅仅是因为最近要过年,再说虎头不是怵了三郎,直接跑去大房找扁担一起吃住玩闹了。

眼不见心不烦,薛氏这才省了力气,没叉腰痛骂虎头这个倒霉孩子。

再看周老爷……

他已经不好了,就算坐在凳子上,人还是忍不住往下滑。

但他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不可能就此作罢。因此,他最终还是稳住了身形,坚强的问道:“你啥时候要去府城?”

“咋你要托我送信呢?行啊,你写好就拿过来,我大概要出了正月吧。”被这么一提醒,三郎也想起来了,回头还要去他丈人家里问一下,如果要写信的话,他可以帮着代笔写信。还有石家那头,石二苟对他很不错的,几乎把所有的内部福利都送给他了,帮忙带封回信也是应该的。

还有谁呢?

哦,陈家那边。

就是杀猪匠陈大柱家里。

三郎知晓的消息里,陈仵作从小父母双亡,有个亲姑姑,早两年改嫁给了江二伯,这个倒是容易,过年走亲戚就能碰到的。但陈仵作还有个亲爷爷在呢,另外还有些叔伯兄弟啥的,还是应该给人打个招呼的。

因为陈仵作是九月底就跟江二郎一起去的京城,他当时又不知道江家是怎么安排的,也有可能他到了京城以后,会捎信回来的。但三郎琢磨着,横竖大过年的闲着也是闲着,跑一趟好了,好告诉陈家那头,陈仵作发达了,要去京城里当官老爷了。

再就是张家,就是豆腐张他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