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水泥(第4/5页)

“可不?”舒舒拿了帕子与他擦脸:“我儿头一遭往御前献成果,额娘可不万分惦记着。不过看你笑得这么欢喜,想必一切顺利咯。”

“嗯!”永璧重重点头:“皇玛法万分欣喜,当场就要再封儿子个亲王呢!不过儿子给拒了,比起穿上亲王蟒袍入朝听政。儿子还是更喜欢安安静

静搞点小研究,能有一二成果造福于民。”

后一步进门的弘昼撇嘴,颇有些遗憾地摇头:“爷当年要是有你小子这口才,也不至于被你皇玛法追着撵着地踹!”

永璧也不说话,只有些委屈哒哒地看着自家额娘。

舒舒:……

就知道这小子在演,也完全舍不得地横了弘昼一眼:“人各有志,爷就别勉强孩子了。潜心研究,锐意进取也不错。横竖都是为大清做贡献,用什么方式又有什么差别?”

弘昼冷哼:“福晋就听这臭小子蒙你吧!皇阿玛见水泥大喜,是觉得他这发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刚封个亲王。但也完全尊重他的意见,他不想声张,皇阿玛也就随了他,直接把功劳记下。”

“说是再有成就一并奖赏,直接就给他个铁帽子王当当呢!”

世袭罔替啊!

打从大清开国至今,也没几个铁帽子王好么?自家才喊九岁的小子就有希望了。这,怎么不让他这个老父亲欢喜骄傲之余,还有那么丝丝的五味杂陈?

深谙他这心思的舒舒忍笑,赶紧悄咪咪给儿子使了个赶紧走的眼神。

永璧会意,忙躬身行礼:“儿子想起来还有点事情没忙完,这就收拾收拾往庄子上住几日。阿玛额娘保重,儿子这就告退了!”

眼见儿子终于走远,舒舒才笑着推了推弘昼:“好啦,儿子出息,是咱们的骄傲啊!有这两个宝贝蛋,谁提起咱们夫妻不得肃然起敬呢?尤其爷,简直达到了咸鱼最高境界,成为天花板都指日可待。”

“有可能被模仿,但不大可能被超越!特别成功的一条咸鱼。”

弘昼撇嘴:“你还说呢,这几年爷都被你给指使成什么样了?不是往返庄子,就在往返庄子的路上。一点都不闲!说好了忙完这阵子,就陪爷苍山洱海、江南塞北四处转呢?”

“结果转来转去,都没转出你那庄子!”

舒舒捂脸:“那,那父母在,不远游嘛!皇阿玛年事渐高,这几年永瑛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永璧这边还不能独当一面,三胞胎还小。您说说,咱们怎么走得开?”

这次第灵气稀薄,又不像她前世可以以武入道。

缩地成寸,御剑飞行的。

别说江南塞北了,就是环游世界也不在话下。实在不行,还有飞机、高铁、私家车。

哪像如今?

舒舒叹息,这心中遗憾不止一星半点。

她这一落寞,弘昼就心疼了:“好了好了,也就是随便牢骚了两句。福晋怎么还当真了?咱略过这茬儿,听爷与你念叨念叨,你儿子在御前的表现?”

舒舒转忧为喜,眼中盈满了期待的光。

弘昼:……

总觉得自己上当了!但能怎么办?他就没点亮那个让福晋不满的属性。

果断从父子俩入园开始说起呗!

打从有了那么大笔专利费后,雍正就各种雄心壮志。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建设大清计划,如今水泥一出,更是如虎添翼。次日,永璧就奉命带着加紧制作的水泥与工匠入圆明园。

直接在万字殿的门前抹了条水泥路,然后引着文武百官去看。

前头在他跟永瑛、允祥身上的失态到了朝臣那边,更加登峰造极被无限放大。喜极而泣的,痛哭流涕的。当即噗通一声跪地上,感谢天、感谢地的。反正多种方式,不同反应地赞美水泥的出现,歌颂这一伟大发明。

当然最整齐划一的,还是今上圣明,才有诸般辉煌成果。

然后围绕这一点,各种赞美,彩虹屁滚滚而来。

终于扛不住的雍正赶紧比了个停止的手势,直接发号施令。沿河道各省府建钢厂、水泥厂,力争几年内完成治河大任。大幅度,甚至彻底消灭水患,让大清之内再无江河决口、洪水倒灌,百姓流离失所事。

治河同时,修路也要同步进行。争取用最快时间,让大清各大主干道都有这样平整、坚硬,再无泥泞的水泥路。

还有……

他这还没说完,怡亲王先跪了:“皇上,臣弟知道您积极发展,恨不得即刻解决所有问题的迫切心情。但……”

“欲速则不达啊!治河、修路,哪样都大费民力,再加上您陵寝的修建。可不敢再多了,再多影响农人耕种不说,还特别容易适得其反。”

咱放慢点脚步,别把好事儿办到怨声载道啊!

他之后,永瑛也跟着跪下:“怡亲王言之有理,臣请皇上万万三思。”

以臣自居,称他为皇上,是为臣子对君王的劝谏。

永瑛鲜少如此,但每每有谏言,雍正都会认真考虑。今次也一样,当殿微笑点头,表示一定会三思。两日后,帝王仔细斟酌后,觉得怡亲王跟太孙的意见颇为中肯。

遂改原计划,并暂停帝陵修建,将所有人等分派去治河或者修路。

弘历第一个跪下,痛哭流涕地说不可,说陵寝对于帝王的重要性。结果话都没说完,就被雍正问了句:“朕觉得先治河、修路,待此间事了再修帝陵也来得及。怎么,你觉得不?”

这一点头,就有觉得皇帝扛不了几年的意思啊!

弘历就是有这么个担心,也不敢大咧咧讲出来不是?只能疯狂摇头,连

说皇阿玛别误会,儿子只是关心您。不想您的利益受到任何侵犯……

雍正一句无妨,他就不敢再多嘴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然后这治河、修路计划就这么轰轰烈烈展开。

大笔银钱在手,雍正底气十足。

征用的民夫也给了足够了银钱,虽辛苦些,但比百姓自己去找零工还好些。尤其太孙英明,仁心仁德,最能体恤他们这些个贫民百姓。频频出手,收拾了一串儿想要从中渔利,搜刮民脂民膏的。

并加重了相关惩治,那些个敢往民夫粮饷上动手脚的更发现一个,收拾一个。

甚至设立了匿名有奖举报制度。

专设举报箱。

保证所有参与治河、修路的民夫都能一文不少地,领取到自己的粮饷。所有人欢声雷动,干活都积极踊跃了许多。不但工程进度飞快,还在民间狠刷了一波声望。

原本被各种腹诽,拥有杀兄戮弟、逼母矫诏,简直不配为人等等糟糕名声,都被逼着写大义觉谜录的雍正啊,名声都好了不少。

连自己陵墓都停修了来给百姓治河、修路的皇上,再差能差到哪儿去?

而且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进一步展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