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第2/3页)

不过不管怎么说,嘲笑对方可不是有求于人的时候该干的事。如果还明白不来这点的话,那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白痴了。

“好吧,我错了,机器人先生。你能稍微等一会儿再走吗。”陈宇换了一副恳求的语气,姿态故意放得很低:“陪我说会儿话吧,我快无聊死了。”

克劳迪当然知道,它绝不可能从陈宇那里拿走它应有的尊敬。不过,他也实在懒得去和一个小孩子计较些什么。于是它转过身来,安静地坐了下来。

“那要说些什么呢,”克劳迪问道:“难道要评论一番你现在狼狈可笑的样子吗?”克劳迪针孔摄像头做成的眼睛里现在满是陈宇裹成一团肉粽的滑稽样子。它这样问道,其实还可以再多用几个形容词的。

陈宇苦笑了一下,“要知道这里可是北极区啊,”他被冻得话都要说不利索了,“也不知道是哪个杀千刀的家伙会想到把城市建到这种鬼地方。住那的难道都是外星人吗?”

“不是外星人,但有不少是机器人。”克劳迪实事求是,没有一丝幽默感地回答道。为了让陈宇明白,它继续解释道:“极北之城建于上上个世纪,据我所知,那个时候北极可没现在这么冷,全球变冷是这个世纪的事情了。与此相反的是,全球变暖却是那个时候困扰人类最大的难题。那个时候,北极甚至连冰盖都没有,是你们人类用工业文明的伟大力量,在这片极北之地硬生生地砸出了一座城市来。那个时候大人物们都喜欢跑到北极来,也许只是为了图个凉快吧……”

陈宇缩在十几斤重的棉被里,看了看窗外快被冰雪冻裂掉的惨白天空,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后来热坏了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企业家们都跑到了北极来,结果这座城市就成了全球的中心。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各种研究人工智能和人类编码的机构……”

克劳迪继续讲述着有关极北之城的故事。不得不说,解释起问题来,机器人是这世界上最有条理的生物。

但陈宇可受不了这种慢条斯理的讲述方式:“可我只知道现在这里冷得很,大人物们不会都是像北极熊一样的怪物吧……”说着他使劲吸溜了一下鼻涕。

之所以他会忽然想起这种两个世纪前就灭绝了的哺乳动物,是因为他关注的漫画作品里似乎总是用它来客串反派的角色。

“机器人可那么不关注天气。”克劳迪提醒道,“至于那些人类们,他们只需要躲在暖和的温室里就行了……”陈宇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不是每一个地方的取暖设施都像这辆“极地快车”里的一样烂。何况现在已经是23世纪了。

“而且,”克劳迪又补充道:“全球变冷之后,安装在北极的那台利用超导技术的巨型计算机似乎运转得更顺畅了。”

陈宇的目光忽然停滞了一下,因为克劳迪口中的那台巨型计算机所在的地方——希望之塔,正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或温暖,或失落,错综复杂的情感在他的心中流淌着,但他只花了一秒钟就结束了那些毫无意义的思考。“你继续讲!”他赶紧说道,好像想要掩盖些什么似的。

然而克劳迪是何等聪明的机器人。它通常只需要不到0.01秒就能把人类肢体语言后真正的意思分析得一清二楚。

它沉默了一会儿,不知道如何开口,直到它纽扣一样大的小眼睛瞥到了陈宇手中攥着的那张微微展开的纸条。它只看见了一两个数字,但作为一个常年在这条铁路线上奔波的工作人员,看到某几个特定数字打头的编号就会很敏感地想到背后的那些意义。如果你要问为什么的话,或许只需要看看这趟列车运送的“货物”就够了:

一排排漆黑的铁箱,冰冷得好像审判犯人的严酷刑具。它们不是棺材,但里面装着的是死去的人,确切地说,是他们数据化的人格……

很显然,刚才克劳迪的讲述并没有说出有关极北之城的一切。一个坐落在北极的游览胜地?一个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不,它还是最大的墓地,无数死去的人被安放在希望之塔的主机里,这是23世纪地球文明的杰作……

只是用纳米瓷砖与碳纤玻璃,人们却堆砌出了哥特式的华贵。他们依旧活着,活在那座极地的城堡里,圣母的雕像镌刻在大理石的卷拱下,在长廊的尽头,是一个再没有纷扰的虚拟世界……

车厢里的温度仿佛又降低了一些。

“是个女孩?”它其实很不善于组织人类的语言,只好这样小心翼翼地问道。

“嗯,”陈宇轻轻地点了点头,声音仿佛低了一些。

“我很喜欢她。”陈宇平静说道。

或许他是个羞涩的大男孩,但此刻他不愿再去掩饰些什么。

为什么他会踏上这辆列车,不惜以偷渡的方式也要前往极北之城,讲到这里克劳迪已经全都明白了。这样的例子,它见过不止一次了。

它没有露出任何错愕的表情,似乎很理解陈的处境与心情。

“没事,你的亲戚丹尼尔女士已经叮嘱过我了。我肯定会把你安全送达的。”它这样说道,似乎想通过这样的话给眼前这个无助的男孩一些鼓励。起初它的确是因为和丹尼尔女士的关系才答应送陈宇这一程的,但现在它对这个经常取笑它的男孩竟多了一些好感……

这种感觉无法理解,它更不知道是在脑内的计算机里,是怎样的公式推演得出了这样荒唐的结果。

“你的愿望会实现的……”它又补充了一句无济于事的话。

陈宇轻轻地点了点头。他显然不想再纠缠于这些事情的讨论了:“换个话题吧,机器人先生。比如,说说你的故事……?”他试探性地问道,“要知道,要成为一个R级的人工智能可不简单……”

列车的引擎似乎已经发动了,但此时克劳迪却没有了要走的意思。它换了一个更加舒适的位置,好让它金属做成的底座能够承力更均匀些。然后它又从它的铁皮箱里拿出了一个紫红色的小炉子,并把手掌调节成火花器把炉子点燃。

克劳迪似乎想让陈宇更暖和一些。不过陈宇却在心里埋怨着它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

“实际上,几年以前,我还在希望之塔工作。”克劳迪缓缓地开始了它的讲述。

陈宇当然认得那个地方。当克劳迪像个饱经沧桑的小老头一样畅聊人生的时候,他第一次觉得这并不那么滑稽可笑。

没错,正是在希望之塔,克劳迪学会了人类的感情。这一切看起来就使人信服多了。

“在希望之塔,人工智能们演化的速度总比外面快很多,”克劳迪这样讲道,同时也印证了陈宇的猜测。“作为一名接线员,我负责的工作是转换数据,让塔里的人能和外面的世界沟通。我只不过是希望之塔里最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就是这样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却让我见到了很多……”它这样讲着,望了望天空。这样讲故事的夜晚,没有漆黑而安宁的帷幕作伴,实在是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