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第2/2页)

战友们纷纷表示,“这个小婵,心眼真多,又被她给绕进去了。”

不过对穆万峰而言这段话还是挺有用的,只要不拒绝就表示有机会,起码知道了往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老家的父母半个月后才收到穆万峰的信,对苏秀荷和穆三贵而言,能收到儿子的消息就是好消息,证明他还好好的,没有出什么意外。

见儿子信里再次提到退婚的事,还说有了中意的人,但凡陆家姑娘没有离家好好的在家待着,苏秀荷哪怕不要脸面也愿意去退亲,给再多补偿也不可惜,毕竟什么都比不上儿子的命重要,可陆亚棠走了,说是去部队找穆万峰了,之前来信说进了什么部队,却没提找着自家儿子没有,这种情况下穆家根本没有立场去陆家说什么,除非哪天陆亚棠平安回来,但凡出了一点意外,穆家都要跟着负起责任。

她跟丈夫说,“万峰还不知道亚棠去找他的事,咱们不知道具体地址也回不了信,可真真愁煞了人。”

穆三贵沉默的抽着旱烟,半晌才说,“他不回来,退不退亲的又如何?”

还有一句穆三贵没说,就是参军的十有八九结局都是坏的,战场是什么地方,子弹可没长眼睛,万一碰上意外,谁又能说的准呢。

当然作为父亲,穆三贵是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发生的。

苏秀荷叹了口气,既愁儿子穆万峰,又愁陆家姑娘陆亚棠,盼着他们千万平平安安的回来。

因着大儿子穆万峰,原本在城里读书的小儿子穆万松都被他喊回来办了退学,怕再出个思想进步的儿子,他可经不起再折腾一次了。

“信是从湖南发的,上次还在湖北呢。”

苏秀荷摩挲着信封,恨不得自己长对翅膀,飞过去把儿子找回来,但现实是部队一直在转移,根本没有儿子确切的地址,说不准这时候从家里去,部队那边又不知道去了哪里。

穆三贵吐了口烟圈叹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路是他自己选的,咱们还能把他关家里一辈子不成。”

话里话外透着满满的无可奈何,后代没出息使人愁,后代太出息了也使人愁,长子的选择在穆万峰看来就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所以他对小儿子在学业上已然没了任何要求,能识字算帐,不把家业败光就行。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早些成亲,多生几个娃开枝散叶。

只是苦了穆万松,因为哥哥的“叛逆”,他的人生彻底失去了选择权,一切都被父母安排的妥妥当当。

当然,对没有想法的人而言,按部就班的过父母安排好的人生也没什么不好,反正就这么一辈子,怎么过都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