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2/2页)

说完她仔细端详着女儿的穿着,皱着眉道,“你身上的这身还是去年做的,虽然干净但出门穿就寒碜了,你结婚的时候亲戚送了几块布,趁着还有几天时间赶紧送去做两身,给闻骞也做件厚外套。”

“不用,结婚前做的衣服还能穿呢,再说了,我们什么条件人家都清楚,不用打肿脸充胖子。”

她想的是,在村里找人做的衣服样式老气,不如去首都买成衣带回来,家里的布留给张大英用,反正那些颜色谁穿都合适。

顾闻骞过了饭点大家,秋小婵把温好的饭菜端给他。

“事情都办好了?”

顾闻骞喝了口汤点头,从口袋里拿出车票递给妻子。

“好了,买的下午一点的车票,我算了时间,到车站差不多是晚上十点十一点,时间不算晚。”

早上的车票他们来不及从家里出发,再晚的时间面临的问题就是,火车可能凌晨到达目的地,人容易疲惫不说,家里人肯定也睡不着一直等他们,这些他全都考虑到了。

“我跟妈商量,想找人买些野味带回去,你觉得怎么样?”

顾闻骞明白妻子的意思,其实准备什么带回去并不重要,舅舅一家虽然受到了一些波折,但生活质量并不差,但他作为丈夫,应该站在妻子的立场为她考虑。

“好,听你的,咱们下午一起去看看。”

傍晚下工后,两人抄小路去了村尾的一户人家,姓郑,只有母子两,儿子打猎的手艺是从小跟当猎户的父亲学的。

郑婶子佝偻着背,脸色蜡黄,看到他们来紧紧看着他们问,“来我们家有事啊?”

儿子听到母亲说话,从屋里出来,他中等个子,人很瘦,眼睛尤其有神。

秋小婵往前一步笑着解释,“大娘,我是一大队秋长根的女儿,我想找您打听个事,您知道谁家有野味没有?”

之所以秋小婵来开这个口,因为顾闻骞一开口就不像本地人,看这对母子的神情,是很警惕外人的。

果然,听到秋小婵的话,郑婶子的皱起了眉头,这时候她儿子走了过来。

他说,“我见过你们,怎么,是你们想要?”

秋小婵忙点头,“是,我们要去外地探亲,想买些野味带过去。”

她指着顾闻骞背上的竹篓道,“你放心,我们不会到处宣扬的,放在篓子里别人看不着。”

对方点头打开了篱笆让他们进屋,“进来说吧,你们站在外面挺招眼。”

小伙将他们领进屋,郑婶子要给他们倒水喝,秋小婵拦住了。

“婶子,我们买了东西就走,用不着麻烦。”

郑婶子并不强求,她跟着一起坐下,仔细打量着小夫妻两问,“你是长根家的?”

秋小婵点头。

郑婶子又指着顾闻骞问,“那他是?”

秋小婵笑着回,“他是我丈夫。”

说完,转头给了顾闻骞一个微笑,顾闻骞也笑着点头。

郑婶子的神情不自觉缓和下来,说了句挺好就不说话了。

大约五六分钟后,小伙提着一串野味过来,目测有鸡有鸭,还有兔子、鸽子之类,都是处理好风干的。

他将东西放在桌上,扬着下颌道,“都在这了,你们看要多少。”

夫妻俩一起走了过去,秋小婵看肉的品质都不错,处理的也很干净,所有的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个,她问丈夫,“你看呢,要不咱们多选几样吧。”

已经风干的肉不会坏,不管炖也好煲汤也好,味道非常鲜美,连秋小婵自己都馋的想吃了。

最后他们挑了四只野鸡,三只野鸭,还有两只鸽子。

“好了,你算下这里一共多少钱。”

小伙子很爽快,“鸡鸭五块钱一只,鸽子就当送的,算你三十五。”

这个价位还算合理,毕竟猪肉也要七毛二一斤,这几只目测净重都能达到三斤左右,何况对方还添了两只鸽子。

秋小婵很爽快的付了钱,“感谢,以后有需要我们还来找你。”

顾闻骞将妻子选好的几样装进竹篓里,用茅草盖上,跟小伙子点头招呼一声后离开。

十一月十二,两人带上提前准备好的行李和干粮出发了,搭了队上的牛车去镇上,再从镇上坐公交去县城,到达火车站十一点五十七分,如果火车不晚点的话还有一小时发车。

县城火车站只是一个很小的站点,候车室里早就没了可以休息的座位,顾闻骞将行李箱放在地上让秋小婵坐着休息。

“我不累,到火车上坐的时间长呢,先活动活动。”

卧铺票肯定是买不到的,顾闻骞如今只是个下放到上尧村的“黑五类”,连坐票也是好不容易淘换来的。

只有他自己的话怎么回去都无所谓,甚至买过站票回家,但现在结了婚,不想让妻子那么辛苦。

即将远行的秋小婵心情不错,她是个厌烦一成不变的人,总待在一个地方也是很闷的。

她笑着问顾闻骞,“你饿吗?饿了咱们就先吃饭。”

顾闻骞环顾四周,看到不远处的空地上有几个树墩能坐,建议道,“要不我们去那等吧,今天没风,晒晒太阳也不错。”

秋小婵欣然同意,“好啊,那就去吧。”

说完她想提个行李过去,顾闻骞没让她动手,两手提着就过去了。

秋小婵抿着唇角笑的高兴,虽然她不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娇娇女,但有个男人愿意这么宠着自己感觉确实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