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丝理丹青 艺林双璧(第2/2页)

“回姚娘子,字子蕃。”

沈子蕃。

果然是他!

缂丝历史上,有“北沈南朱”的说法。北沈,指的是河北定州人氏沈子蕃,南朱,指的则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氏朱克柔。

沈、朱二人分别活跃于北宋与南宋,沈子蕃应是在金兵攻破开封城后,南下逃亡,将缂丝技术传到杭嘉湖平原,并培养出了以朱克柔为代表的女性弟子。

姚欢微微斟酌,试探道:“小沈公子,我曾在宫中当差时,有幸见过向太后的缂丝帕子,当时十分惊讶,只觉得,与刺绣很不同,仿佛,仿佛一幅真正的画。”

沈子蕃道:“正是如此。刺绣虽也很美,但绣的只是形与色,绣不出笔墨毫尖挥洒出的气韵,而缂丝,才能与丹青成为伯牙子期那样的知音。”

他说到这里,扭头看了一眼张择端,抿嘴笑了笑。

“不过,”沈子蕃话锋一转,带了些不以为然道,“真人给我看了内廷裁造院的缂丝帕子,我觉着,觉着……”

他忽地顿住,意识到自己会不会言多必失。

孟皇后摆摆手:“子蕃,但说无妨,姚娘子与裁造院的蔡监丞,没什么交情。”

沈子蕃于是大胆评论:“裁造院的缂丝,用色浮华俗气,运线死板,织机看起来也没有改进过。”

一旁的张择端亦附和道:“晚辈虽从前不懂纺织技艺,但这些时日与子蕃贤弟相处,听他说了缂丝的运线,再看真人交与我二人研看的缂丝帕子,确实,我们丹青中人,觉着差了好几口气。”

孟皇后看看姚欢,与她道:“这两个孩子真是不错吧?后生可畏啊。你莫看子蕃才十三岁,已经开始带徒弟啦。走,让他带我们,去看看他的缂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