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宋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2/2页)

辽商们探头看去,但见小纸包里头黑黢黢的粉末。

红杏从一旁临时搭起的木灶上取下长柄铁壶,小心地往纸包里注入沸水。

登时,浓郁的咖啡香升腾而起,又弥散开来,引得辽商不停翕动鼻孔。

这是姚欢为了方便辽商尝试,前一日拉着手上都有细巧工夫的邵清和红杏,临时做出来的小型“挂耳咖啡包”

“此乃先烘后磨的胡豆粉。但磨完要密封,像茶叶一样,顶好两个月内做饮子喝了。那些灰绿色的生豆就好许多,装进麻袋里,避光、不潮湿的所在,能放一年。胡豆粉,可以烹煮,也可以用沸水泡着滤汁来饮,还可以装在那个铜球里,靠冷水缓慢浸润、滴成一杯,会少去酸涩味。”

姚欢慢慢地用汉语,解说咖啡豆,指点着“挂耳咖啡包”和冰滴壶的用法。

母语为辽语的邵清,就站在身边,无奈不能开口翻译。

幸亏那小丫头红杏,还真又蹦出了不少辽语词汇来,好歹令辽商们眼中露出“原来如此”的了然神色。

挂耳咖啡包滴滤得差不多了,众人纷纷试饮。

有的咂舌抱怨苦得像草药,有的细品不语,有的倒直言称妙。

姚欢往怕苦的辽商杯中,添些羊奶和沙糖汁,请他们再试,果然收获了几副赞许面孔,听到几句“像奶茶,但比奶茶更香”的话。

恰此时,两个力夫,一个肩扛羊肉箧筐,一个左手搭着张羊皮、右手提着个羊头,回来了。

“问他们借一把刀,将羊肋骨处的肉,切成鱼肚皮似的扁平肉片,我要用。”

姚欢冲着辽商腰间的弯刀努努嘴,向邵清道。

眼前都是见识颇广的辽商,万一有识货的……鱼鳞纹的柳叶刀自不好亮出来,邵清知姚欢心细,轻声笑言一句“遵命”

一旁的红杏瞧在眼中,暗道,难怪这位邵太医对外人,哪怕是寻常好人,也只淡淡地行礼交谈,他的满面春风、煦暖笑容,原来只给他娘子呀。 ……

姚欢从货架上抽出平底锅,于木灶上烤热,淋一层薄薄的菜籽油,撒一撮马芹在里头,然后操持着问客馆厨娘讨来的炸面窝馓子的长筷子,夹起五六片小羊排,放入平底锅中。

“嗞……嗞……”

受热蹦窜的油花儿,从粉嫩变成金黄的羊肉,马芹与荤味碰撞后爆发出的复合浓香。

这般交织着乐音、画面与气味三重享受的演绎,令在场众人鸦雀无声,只盯着宋人女子手中那只形态新奇的铁质炊具,以及里头勾惹口水的煎小羊排。

舌尖隐有酥麻之意,两边腮帮子更是发紧发酸,大脑自动地给出两个字:好馋。

不多时,羊排的色泽更为浓重,柔软的纤维里则不再渗出细细的血水。

姚欢将平底锅离了火源,撒少许细盐,用刀切成小块,插上竹签子,端到辽商们面前。

一个“尝”字尚未出口,辽商们已老实不客气地,纷纷拈起签子,把那油润金黄的羊肉往嘴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