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前往都灵(第2/2页)

张珏:为什么现在连国家队的总教练都知道我的小名是小玉了。

小孩沉默一瞬,从许德拉的背包里摸出一个小本,在上面刷刷写下自己的名字“张珏”,然后指着“珏”字问孙千。

“孙指挥,你觉得这个字念jue还是yu?”

孙千坚定的回道:“当然是念yu啦!”

破案了,这也是个把珏(jue)念成yu的人,难怪他叫张珏“小yu”呢!从小到大被无数次叫错名字的张珏叹了口气,踮脚拍了拍孙指挥的肩膀,坐回去了。

这下轮到孙指挥一脸懵逼了。

虽然准备的时间仓促了些,但仓促的也只是作为主教练的张俊宝而已,老舅将一切杂碎琐事揽自己身上,张珏只要努力训练就好了。

测试赛的失败成功拧紧了他心中那根弦,并让张珏燃起了胜负欲,他想赢,非常想!

也是在这短短半个月,张珏在被鹿教练指导的时候,成功get到了一个新技能。

延迟转体。

一般来说,运动员是身体腾空后就要开始转体,落冰时必须转完指定的周数,跳跃才能算是成立的。

有部分运动员技术为了拿到更多技术分,就使用了一个歪招——提前转体,也就是在身体没有腾空前,就先在冰上拧了大半周,这种技术也叫pri,总之是很不干净的那种技术。

延迟转体和提前转体完全相反,使用这种技术的运动员,在身体腾空到最高点时只转完了第一周,然后在降落时才加快转体速度,转完剩余的两周。

要说这种技术有什么优缺点的话,优点是使用延迟转体的跳跃在视觉上会有极强的滞空感,看起来十分美观,也比普普通通完成跳跃,更有利于从裁判那里拿到更多GOE(执行分),缺点就是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天赋才能练成。

中国的前女单一姐陈竹在退役前就以出色的延迟转体闻名业界。

恰好,张珏最不缺的就是天赋了,他本来就身体细瘦,轴心细、转体快,再加上提升技术的决心和鹿教练的合理指导,硬是让他在短时间里拼出了这项新技术。

8月20日,金塑龙亲自和手底下的裁缝一起动手,总算赶在死线前把张珏的考斯腾送了过来。

与此同时,宋总教练为张珏介绍了一位名叫杨志远的队医。

他告诉张珏:“你小子是个敏感的体质,别的运动员训练时都要戴个护臀、往脚腕上绑个运动绷带保护身体,你小子别说戴护具了,穿得袜子不合脚都会影响状态,既然你不喜欢戴护具,受伤的几率肯定比别人高,所以我特批杨队医跟着你。”

杨志远以前也是双人滑的运动员,只是后来女伴伤退,他就也跟着退了,张珏站在牛高马大的杨队医面前,莫名觉得能把自己当小鸡仔提溜的人又多了一个。

张俊宝还挺开心的,他热情的捶了杨志远一下:“老杨,嘿,你小子这眼镜片看着比以前更厚了,现在几百度啊?”

杨志远咳了一声:“七百多度吧,还好,也就是摘了眼镜,十米开外男女不分的程度而已。”

8月25日,张珏和老舅、杨志远一起抵达北京,在机场与沈流汇合,准备登上前往都灵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