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3页)

也不是说她笨,只是坐不住,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完全没办法集中。

就跟凳子上长了小虫子似的,她坐不了多久就会开始左摇右晃,眼睛也会四处乱飘,勉强坚持到下课后,立马就会冲出上课的教室,到外面的空地大喊大叫,疯了一样地到处跑。

至于课业?

老师教的她倒是都会,但也就勉强合格的水平,委实算不得优秀。

与之相反的是,喃喃在射箭、习武等方面的水平极其优秀,明明还不到四岁,却已经可以在这方面碾压弘昀这个上了几年学的二哥。

偏科极其严重。

但胤禛本人更看重读书上的功夫,于是对此只能:“……”

他还不能多说什么,毕竟喃喃即便坐不住,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一直恭恭敬敬,态度也相当端正。

毕竟这么大的小孩儿本就活泼好动,如默默那般拿着本书就不爱动弹的小孩儿才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

而默默那样的,张樱反倒担心呢。

毕竟……

比起八九个月就能自己扶着东西自己走两步的姐姐,默默这孩子都一周岁了,还从未试过自己走路。

即便张樱掐着她腋下帮她走路,她也走得心不甘情不愿。

总之,能坐着就绝不站着。

走路?那更是直接被她当做了惩罚,根本不带搭理的。

也就偶尔张樱太着急了,她才会在张樱或老獒的帮助下走两步,但更多也没了。

张樱:“……”

因为太担心,她还拿请福晋拿胤禛的帖子入宫请过儿科的太医,但得到的诊断结果却是默默生长发育极好,不爱走路也只是因为她不喜欢活动,并无身体上的问题。

而且太医也说了,等默默再大一点儿再学走路也是可以的。

张樱不知道再大一点儿学走路可以?她只是担心默默再大一点儿,也还是不愿学走路啊!

但默默就是不愿意,她逼得急了还哭,张樱也没办法。

……

这般轻松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元宵,便结束了。

元宵刚结束,康熙就开始翻旧账。

之前举荐胤禩当太子的,康熙全都叫到面前询问,并明确表示要找到第一个提出举荐胤禩的人。

找到后康熙会做什么?

官员们不知道,但官员们明白绝对没好事儿。

但当天在场人的实在太多了,即便他们决定守口如瓶,也完全瞒不住。

尤其是,康熙直接找到张廷玉问了情况——

张廷玉与李光地两个,是当天难得没有举荐八皇子胤禩,而是写了废太子胤礽名字的官员,康熙对这两人很是信任。

而李光地因为没准确传达康熙的意思,暂时受冷落,张廷玉就被康熙揪出来了。

张廷玉是保皇党,自不会隐瞒,于是报出了马齐的名字。

而除了马齐,康熙对自己的舅舅佟国维也相当不满,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的舅舅天然就该与自己站在一边,和八皇子胤禩走到一起是准备干什么?

二人受到康熙指责,很是没脸了一段时间。

与之相反的是,之前为胤礽说了好话的胤禛得到了康熙的表扬,一句“洵是伟人”让他出了不少风头。

但胤禛本人并不高兴。

因为这代表着,康熙复立太子的想法格外坚定。

意识到这点后,胤禛也不管其他皇子争斗,果断选择低调做法,无事绝不轻易出门。

似乎觉得这不保险,他还特意带上家眷去了寺庙祈福。

去完寺庙,又去道观,做足了沉迷佛道宗教的表象。

其他皇子笑他胆小怕事,觉得他装模作样,甚至说他蠢,明明太子都被拉下马了,他不想着让康熙打消复立太子的想法自己上位,反倒躲起来了。

胤禛听过就忘,完全没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甚至于,他在心里也骂了其他兄弟几句蠢,更觉得这群人愚不可及。

太子被废,老大幽禁,老八被骂,这都还没让这群人看清皇权的绝对强大,他也只能说一句利欲熏心,脑子不好了。

入了二月,康熙准备巡幸京畿。

废太子胤礽赫然在列。

胤禛毫不意外,其他几个皇子却像是终于意识到了什么一般,面色阴沉。

但他们没想着及时蛰伏下来,反倒意图故技重施让康熙对废太子胤礽的观感下降,让康熙再一次对胤礽失望。

但他们忘了,胤礽如今已不是废太子。

他甚至不是贝子,就只是一个光头阿哥,其他人说他再多的坏话,也只能让康熙对其心生怜爱,坚定复立太子的决定而已。

而事实果真如此。

一群人从京畿回来,康熙直接下旨,复立太子。

从废太子到复立太子,统共也不到半年,整件事简直如同儿戏一般,让人啼笑皆非,甚至忍不住说上一句“何必呢?”

但复立太子对胤禛也不是没好处。

因为康熙为了安抚其他皇子,决定大范围地给所有皇子封爵。

胤祉、胤禛、胤祺晋封和硕亲王,胤祐、胤俄晋封郡王,胤禟、胤裪、胤禵则晋封为贝子。

与此同时,康熙还将七皇子胤祐的生母戴佳氏抬了嫔级待遇,只是如今宫中四妃六嫔已满,并未行册封礼。

所有成年的皇子,只有老八胤禩没能晋封,仍旧只有一个贝勒爵位。

天朝十三位皇子向来同仇敌忾,可如今,十皇子胤俄直接越过八皇子胤禩与九皇子胤禟成了郡王。

九皇子胤禟从小与胤俄穿一条裤子长大,虽然有些别扭,但也很快调整了心态。

但胤禩的心情,就没那么好了。

尤其是,康熙越过胤禩与胤禟将胤俄晋封为郡王的理由,是因为他早逝的母妃身份尊贵。

被康熙亲口评价“生母微贱”的胤禩:“……”

四月,许是为了放松,又或者是觉得去年一年发生了太多事,康熙决定提前前往塞外,并直接下旨停办了这一年的选秀,并让适龄女儿自行婚配。

这次随行的皇子有胤礽、胤祉、胤祺、胤佑、胤禩、胤俄、胤祹、胤祥、胤禵。

唯有四皇子被留在京中,代康熙处理国事。

张樱得知这次随行皇子的时候,只觉得看不懂康熙的心思——

这都多少次了,胤禛每次都被留下来处理国事。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应当算是监国了吧?这难道不是太子的职责?

偏偏康熙,走哪儿就把胤礽带到哪儿。

但要说康熙并不知道太子应当留守京城的话,也并非如此,因为早年康熙出巡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将胤礽带在身边,他当时最喜欢带的皇子是胤禔。

-

张樱对这次随行皇子的安排觉得奇怪,宫里的年玉袖同样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年玉袖今年十岁,三年后十三,正好达到选秀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