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 丧仪 对朕来说,那就是一辈子。……(第2/2页)

若非怕力道太重,他真恨不得用脚呢。

见纪雨宁回来,他自然问起李家情况。

纪雨宁只含糊解释了一番,说是李肃醉中骑马从马背上摔下来了,这会子情况严峻得很——总得明日公布死讯才好摆脱嫌疑,虽说当公主的杀个驸马算不得什么大事,且长宁本是出于自卫,但,毕竟人言可畏。

至于长宁为何不照顾病人而是先回了娘家,皇帝也没多问,他生性护短,即便驸马命不久矣,那也没什么大不了,难道长宁还得为他守节吗?

因此皇帝只交代郭胜送些珍贵药材到李家去,便抱着纪雨宁沉入梦乡。

纪雨宁一夜辗转,也想起和离之前的种种,但过去的毕竟是过去了,她得朝前看——往好处想,至少李肃再不能来纠缠她,纪雨宁自在多了。

次日长宁才不情不愿地回了李家,自然,随之而来的便是李驸马的死讯,众人虽扼腕于这位青年才俊的早逝,但也并未多么惊讶,有传言说李驸马在外债台高筑,恐怕这出意外有些蹊跷——但不管是畏罪自尽还是那些道上人物动的手,都只能自认倒霉罢了,谁让姓李的前后娶了两房娇妻,还都显贵无比,这人的福气到头了,自然会遭反噬的。

御史台本想弹劾长宁夜叩宫门,知法犯法扰乱宫禁,然而长宁公主却轻飘飘地落发出家,不给他们一丝弹劾的借口——她是方外之人,世俗的律法已然管不到她头上。

石太后本来还想劝她从长计议,然而长宁决心已定,她并非避罪,实在是觉得京城的一切了无生趣,她厌倦了。

想起她两场失败的婚姻,石太后只得罢了。做女人难,做生在皇家的女人更难,不如去庵堂里研习佛法反而自在。石太后于是成全了她的愿望,只当报答她这些年为大周所做的贡献。

长宁一走,李肃的丧仪无人操持,府里只得又将阮眉请了回来,虽然她只是个妾,但却是老爷生前最宠爱的妾室,又生了个儿子,无论如何这线香火都是断不了的。

阮眉苦尽甘来,脸上也只是淡淡,并无多少得意情状,除了在棺前掉了两滴泪,诸事料理得井井有条——看她这样冷静理智,想必对李肃已然心死。

也是在整理遗物途中发现了那些债条,原来谣言非虚,李肃真的在外欠下巨债,笼统一算,竟有数万两之多。大房的张氏当时便不肯了,凭什么二房闯下的祸事要她来承担?她才不干!

张氏便提出分家,老太太已然口不能言,决定权落在阮眉头上。叫人意外的是,她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张氏的要求,将家产一析为二,张氏忙着割袍断义,倒没趁机占她便宜,不过老太太这个累赘张氏是不肯要的,说死又不早死,谁知道还得花多少药钱?

往日里的虚假婆媳情终于暴露,阮眉也不与她争竞,当天就背着老太太回到从前所居的旧宅,李老太太一双浑浊老眼沁出泪来,浸透衣衫——偏偏是她最看不起的一个如今对她最好,老天爷要不要如此玩笑?

纪雨宁得知阮眉一力担下那笔债务,遂托人带了口信,表示自己愿意帮点小忙,但阮眉笑着拒绝了——她不能事事都依靠别人,李肃的死反而让她看得清楚,她不必做婉转承恩的菟丝花,她是可以自立的。

没多久,她便卖掉了名下几乎七成的产业,只留下那间荒宅——因还有个病人,住得太简陋了怕是不利于休养。至于剩下的债务,她选择用自己的劳力慢慢赚钱偿还,也许五年,也许十年,谁知道呢?她有手有脚,能做饭,能洗衣,能刺绣缝补,总不至于冻饿而死。

纪雨宁这时便对楚珩说了自己筹谋已久的计划,她想开设一条以纺绩针黹为主的产业,从养蚕缫丝到织布绣花通通由女子经办,如此免去中间层层重利盘剥,也能有更多利润落入底层工作者之手。

其实南边一些自给自足的小城镇已经有类似苗头,只是尚未形成规模,大多数的女子依然得仰赖夫家为生,纪雨宁想给这些人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不管成效如何,但至少能试着解决一些问题。

楚珩表示赞同,他甚至觉得目前大周女子急于嫁人不是个好现象,许多人一辈子就被困在深宅中了,给她们机会到外边走走,多长些见识,无论如何总不是坏事。

纪雨宁一语中的,“这算是有感而发吗?”

皇帝抓住机会都要惋惜一番过往,仿佛那失去的六年能抵得一辈子似的——虽然有点遗憾,不见得逢人就拿出来说嘴吧?

楚珩被戳破心思也不气恼,只嘿嘿干笑了两声,继而抓起纪雨宁的手,郑重地道:“对朕来说,那就是一辈子。”

纪雨宁白他一眼,“那现在算什么?”

“投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