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页)

赵徵判断,这五人之中,怎么也得有一个背叛者。

这人才是导致他皇兄身死的关键人物。

那么,这次山南之战,这人究竟是会蛰伏避嫌?还是会想再度过来伺机而动呢?

还是得查。

侯忠嗣那边的尽快找到突破口。

不然的话,哪怕不提复仇,这个隐患也实在有点太大了。

……

只可惜,侯忠嗣那边依然是僵局。

柴义陈达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可目前也没法确定侯忠嗣有一点问题。

哪怕赵徵刻意调整布防,让侯忠嗣知道不少重要机密。

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

纪棠说:“会不会……是那边故布疑云?”

她心里始终惦记着沈鉴云说的,冯塬擅连环计。多次交手,这人确实够心思诡异的,事情没完之前,谁也不知道他下一刻还能使出什么手段来。

分散赵徵的精力和疑心?又削弱他们的实力?毕竟侯忠嗣可是赵徵手底下磨合度最高的心腹干将之一。

赵徵纪棠商量过一下,决定再度提审李贤。

州衙门,地牢。

地牢还是那个地牢,但空气中多了一丝难以忽略的血腥味,距上次所见,李贤斑斑血痕,身上没有一块好皮肉也没多少好骨头,但有药吊着,呼吸虽弱但稳,人也清醒。

纪棠一脚踏在方凳上,示意暗部将烧红的针面烙铁稍稍停下,她卷了卷手上的马鞭:“侯忠嗣是你的上线?”

“不,不是……”

李贤动了动唇,断断续续:“我不应知道他的,但,但有一次,我送信给孙酒之后,无意中窥见孙酒往东营去了。”

孙酒,皇太子薨逝后,这人就服毒自尽了。就是这批人的死,彻底斩断所有追查线索。

李贤被迫背叛,他当然也想把着些东西当倚仗的,有一次他无意中看见换了一身巡卒布甲的孙酒低调往东营去了。

一般人估计认不到,但李贤是专门干这个的。

他心中一动,就跟了过去。

“……然后,我看见他和侯将军的近卫接头。”

“谁?”

“不,不知道,只是那人是镶红袖甲的。”

柴武毅的云州军从前是红甲的,大魏开国后渐渐跟着改穿黑甲,不过为了区别,袖子边缘镶有一道红边。

当时池州的云州军并不十分多,东营就一批,而能用这级别亲卫的,就侯忠嗣一个。

“卑职并无半句虚言……”

李贤被用了药,眼神迷离神志恍惚,他说没有虚言,倒有八成真。

“这样吗?”

如果具体过程是这样,可信度倒高一些。

纪棠和赵徵对视一眼,两人出了地牢,赵徵沉思片刻,吩咐加派人手协助柴义陈达。

大战即兴,机密频频,一个比一个重要。

哪怕原本打算蛰伏,权衡之下,对方也没法一直支撑下去的。

……

赵徵坚持查,加派人手尤其各色专长的人去查,这么持续了七八天,终于硝烟味越来越浓,眼见即将开战的前夕,有了重大突破!

柴义亲自审过李贤,李贤说的他全部都知道,他围着侯忠嗣百余亲卫已经不知打转了多少个来回。

最得用的,外围普通的,反反复复,他最终找到了线索。

这人是侯忠嗣的小舅子。

本事不大,但靠着姐夫,在亲卫营里混了个中不溜丢的位置,普通不算,但得用也没他份。

这人还有点跋扈,侯忠嗣挺不喜欢他的。

眼见大战要起,这两天大家都打发亲卫往家里送个口讯,侯忠嗣也不例外。

小舅子自动请缨。

这活儿多是他的,也没什么人和他争。

这人打马回城,还等了等,回屋梳洗又吃了一顿好的,才带上姐姐收拾的两个大包袱回营。

他去后,当夜,柴义再度进了他的房间。

第二次搜索,终于发现了端倪。

墙上钉死的壁屏抠下来后,他立即发现砖缝有点松,柴义一眼就发现了,这些砖是能取下来了!

他当即精神大振!

这样的设计,壁屏又装得十分之好,检查只当这是死装饰,因为敲壁屏后是实心的。

柴义掏了一层一层的砖,掏到第七层,终于发现了一个不足半人高的地道。

草草挖掘的,还是黄泥洞,很窄,人只能匍匐前进。

陈达护法,柴义亲自爬进去。

他爬了可能有小一刻,抵达大约一百丈外一户人家的小荷池。

这荷池是活水,直通城东。

柴义在不知水道环境,也不知水道长短的的情况下冒险潜入,最终他找到要找的地方!

这是一个普通商人的家,这些“普通商人”的其中一个正匆匆整装正要出门。

柴义留下暗记,连湿漉漉的衣裳都没顾得上换,跟着对方赶在闭城门最后一刻出了上雒,往北直奔。

一路赶到平阴山脚,过了上雒,进入鄞州。

密州和鄞州交界,一个叫怀溪的小镇。

这时候,已经是次日上午了。

柴义随手收衣穿戴,不远不近缀着,观那人似乎不是第一次来了,临近镇西书院的时候,还有两个附近小商铺老板随口和他打了招呼。

那人呵呵笑应了,然后进了书院。

柴义瞥两眼,快速绕到后面围墙,一纵一跃,藏身与院外大柳树的枝叶和檐角阴影之下。

那人交给先生一个小竹筒,然后就走了。

这时候,柴义留的暗号,刘元已率人遁踪追上来了。

柴义指了指,示意跟着那个走了的人。

“此人返回城东院子,继续行买卖商贾之事。”

如无意外,这一趟属于这个人的任务就完成了。

州衙门,刘元接着说:“而属下跟柴统领一起,继续盯着那个先生,……”

那个教书先生,没有任何异常,继续回到书房带着小孩子们摇头晃脑念书。

他也没出书院,甚至没和外人接触。

但柴义何等眼尖,这条线索他是无论如何是不能放过了!

终于,他在先生站在教室门口,等小孩儿恭敬冲他鞠躬告别的时候,柴义发现,他在俯身抚摸一个大约七八岁小男孩的时候,不着痕迹,悄悄将一枚纸团放进男孩的书篮子里。

“属下等在小镇打听过,这小男孩家境尚可,不过是个寡妇的儿子。”

当然,镇上更多人说她是富商养在镇上的外室。

因为确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长得和小男孩很像、轮廓间一看就是有亲近血缘关系的中年男人来看他们。

“那男人据说十分英武,威势赫赫,必是征战沙场的大将军。”

纪棠睁大眼睛:“大将军?!”

刘元点头:“没错,正是武将!”

沙场征战,杀出来的血气是没法冒充的,而且据镇民悄声说,那男人虽轻车简从,但其声势绝对不一般,他说他亲戚就是上雒人,他走亲戚时有幸见过以前的上雒太守卢非和心腹大将卢凭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