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君臣(第2/2页)

思齐记得,历史上的荀彧也是因为反对曹操进封魏公,惹恼了对方后被调离中央,去地方监军,最后死在了路上。

对于荀彧的死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积劳成疾而亡,有人说是因为被调离中枢郁郁而终,也有人说是看了曹操给的暗示服毒自尽……总之都是一些说不上好的结果。

如今曹操也有了自己成熟的谋士体系,愿意辅佐他的人前赴后继,身边已不再缺人。

荀彧被曹操冷待,由荀彧引线介绍给曹操的荀攸和郭嘉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思齐开始担心起了荀彧的命运,若是一代英才要注定如此消亡,还不如重整旗鼓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今的荀彧也是憋着一口气想跟曹操较劲儿,明明去跟曹老板服个软说一声就能避免的事,他却偏偏要拖着病体卡着曹操规定的时间点去任上。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荀彧再是聪明也是个人,是人总会有情绪,而这些事情一旦带入了情绪,就很容易变得执拗,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找出最优解。

思齐并没有再劝荀彧,而是给了他一个承诺:“舅父你先在家安心养病,外头那些事情由我来解决便好。”

荀彧还记得曹操想要攻打江东之前,思齐曾经劝过他一次,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此事僵得厉害,便对思齐道:“你还是莫要再去寻他了,他如今正在气头上,又停了黎王殿下的职,你再去阻止他晋封魏公,难免又要跟他闹僵……”

思齐微微一笑,道:“我并不反对丞相晋封魏公,所以他也没有恼我。”

荀彧沉声道:“这样于礼不合。”

思齐道:“舅父且看看如今的天下,从前的袁绍,马腾,刘表,如今的孙权,刘备,刘璋各自割据一方,拥兵自重,不纳岁贡,又有哪一样合乎礼法?如今曹操实力在皇帝之上,他想做的事情就连陛下都阻碍不了。朝代更迭是必然之事,舅父担心的事情迟早也都会发生……”

思齐说到这里,看到荀彧脸色都变了,便止住了话头,转而道:“不过这次我会小心一些,舅父不用担心,只管在家等我好消息便是。”

= =

思齐挑了个晴好天气去曹操府上拜访,拿着今年新出的春夏学期期末考题去请教曹操。

曹操看了考题后觉得不错。

思齐道,年前他们在成平举行了一场考试,按照成绩发放一二三等奖学金,效果不错,这次打算先以成平为试点,举行一次科考,让考生考取廪生,秀才,举人和进士四个等次的功名,并根据最终成绩和名次授予职位。

曹操又问思齐,改革成果如何?一切可还顺利?

思齐道,还在继续,但是情况并不乐观,正如丞相所料,世家对这项改革并不支持。

否则也不用改革得这么小心翼翼。

曹操不是世家出身,也是一路奋斗上来的,同思齐一样,也想打破世家垄断,给天下学子一个能够公平上位的机会。

曹操对于思齐越发欣赏,并对她鼓励道:“好好干,有什么难处尽管来同孤商议便是。”

思齐眨了眨眼睛:“现如今便有一个难处。”

曹操也没想到思齐动作这样的快,他怔了一下,出声问道:“什么?”

思齐对着曹操讨好地笑了笑:“如今改革在即,我那里依然缺人,便想要接舅父和先生他们去成平住上一段时间,也陪他们去北地、去海边散散心。”

曹操蹙眉,久久不语,脸上神情也变得严肃,没有了方才的和煦。

思齐轻声劝道:“毕竟君臣一场,终归还是好聚好散得好。”

思齐这等于是跟曹操要人了,两人都心知肚明,等荀彧在成平定居后,便不会再回邺城来了。

“君臣一场”这四个字让曹操感觉不能更顺耳,想起这些年荀彧等人辅佐他多年,不辞辛苦地跟着他南征北战,能有今日多有不易。若是当真能够“好聚好散”,也算全了这一段情谊。

曹操最终还是答应了思齐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