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回城(第3/3页)

思齐和刘赟后院的女人们几乎没有接触,这是因为曾经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三国时期有趣的人很多,又是魏晋风流的起始时期,刘赟在外交了不少朋友,在家中弄了菜地,还要帮着曹操协调宗室关系,应对刘协时不时到来的小情绪,故而对后宅那些侍妾们兴趣不大,膝下也只有两个郎君和一个女郎。

而刘协后宅育有子嗣的侍妾也只有两个,长子刘衡的生母还过逝了,这么僧多肉少,导致大家都生了其他心思。

其中有一个侍妾潘氏,出身也相比其他侍妾更好一些。潘氏见过世面,心气儿也高,看刘赟对她们不怎么上心,便想着要抚养府上唯一的女郎思齐,到时老了有个依靠。

潘氏家里都是文化人,看不上字都认不全的章太夫人,没有想到要过来跟她商议此事,而是自作聪明想了一个计策。

先故意制造意外,让思齐置于处于落水、即将被假山滚落石块砸中等危险处境内,自己再舍身相救,弄出这样一处戏码来,让刘赟看到她对女郎的心意,再吹一吹枕边风,好让刘赟将思齐交给她抚养。

潘氏起了这心思时候,思齐虽然只有四岁,但毕竟是穿越而来,一早就开了挂的,不光没被潘氏算计成功,反而将了她一军,只是动用了一点小手段戳破了她的心思。

就如今府上的情况来看,想要打思齐主意的人肯定并不止潘氏一个,章氏是早先年跟董太后斗了多年的人,自然明白这其中关窍。

从那时候起,章氏就把思齐看得越发紧了,也将刘赟的那些妾侍们都一并拘在了后头,不叫思齐和他们轻易见面。

只是这次她和刘赟出门后,姚氏就不知怎的冒了出来。

思齐觉得这事有些古怪,等章氏用饭完毕去园子里散步消食的时候,找了章氏身边使唤女官当中资历最深的赵氏来问。

赵氏似乎对姚氏印象并不算好,不等思齐多问什么,她就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这段时日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

因为刘赟和思齐不在家,两位小郎君还在读书,章氏在家中无聊,难免就跟她们有所接触。

姚氏就是这时候入了章氏的眼的。

章太夫人在家太闲了,闲得有些无事生非,直嫌今年衣裳穿着有些厚重,不舒服,可她又喜欢繁复一些的花纹,那些轻柔的锦缎基本都是素面,又不足以满足她的这些要求。

姚氏绣工很好,心思也巧妙,便用了两种质地不同的布料给章氏重新缝制了衣裳。那衣裳很合章氏的要求,既轻薄又不单调,叫她很是很喜欢。

一段时间接触下来,章氏觉得姚氏是个妥帖的贤良人儿,平日里也能帮着自己把府中那些琐事安排得很好,对她也逐渐信任起来。

如今刘衡的生母不在了,刘城的生母范氏也一直低调,因为范氏知道,只要她有这个儿子在,就算她再是默默不争,章氏看重孙子,她也是后院地位也会稳固。

可如今来了个姚氏,压过了她的风头,把持了府中诸多事情,范氏心中不服,原本沉寂的她也开始不安起来。

听赵氏的意思,姚氏是个很会说话的,已经让章氏把她完全放在了眼里,这造成了刘赟后宅的极大失衡。

思齐有些头疼。

府上这些事情还好说,后宅女人争的那些东西,除了在府里的脸面、主君的宠爱之外就是子嗣,想要安抚住范氏并不难。

姚氏的来历才是大问题,毕竟她是刘表送来的人。

刘表也是东汉末年逐鹿群雄的割据诸侯当中较为闪亮的一颗星,他出身皇室,年少成名,早先年还曾参与太学生运动,后来中年得志,占据荆州数年。

刘表一向同刘赟交好,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每到了逢年过节,刘表还会派人送来重礼,这样让章氏把刘表当成了实在亲戚。姚氏是刘表送来的,所以章氏就不太设防,还愿意高看一眼,而在思齐眼里,这恰恰是危险所在。

就在从河上回京城的路上,曹彰曾跟她聊起过荆州的形势。

平定荆南之后,刘表与交州牧张津关系越发紧张,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但终归不敌。刘表的算盘打得很好,想要在灭掉张津势力后在朝廷任命官员前占有交州。

而曹操这边也注意到了交州的异动,打算在两方激战过后,再派人前赴交州任命,从而取得交州实际控制权。

就在今年年初,刘表和曹操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曹操开始出手打压刘表,而此时刘表将姚氏送到了景园,可能目的并非想送堂弟一个侍妾那么简单。

即便思齐怀疑刘表送姚氏来的目的并不单纯,但如今姚氏毕竟得了太夫人辈喜欢,而思齐刚刚回来,也没发现什么不对的迹象,所以不能说这个从荆州来的女子就一定有问题。说不定人家跟章氏真的只是投缘呢。

思齐想了想,对赵氏道:“那就劳烦阿姊多盯着些,若是那姚娘子当真有什么不对,记得提前一定要告知阿父,但别在祖母面前漏风,等阿父有了决断后再告知祖母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