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此去通途27

学业提前完成,大桥的设计工作也告一段落,谢雁开始专心研究拱桥和苏擎所谓的彩虹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测算和设计,三个人终于重新聚在一起,开始最后一次讨论方案。

这次讨论之后,就要形成初步的方案。

谢雁负责桥体和工艺,保证解决基本的稳定性问题,方斯闻则按照她给出的要求以及数据,进行计算。

苏擎的部分,则是抗震和照明相关。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江面上做出完美的弧形。

自习室里亮着灯,住校的都回了宿舍,只有三个人,还在教室里。

“现在的钢拱桥,用的大部分都是螺栓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缺点也很明显,一段段的小圆弧连起来,用螺栓接在一起,势必会出现无数个螺帽,彩虹身上可不会长疙瘩。”

谢雁在纸上绘出一个个弧形,“没有永远稳固不松的螺栓,与其一段段连接在一起,不如在陆地上,就先直接造出一条完整的钢弧。”

她在纸上,用一笔划出一条圆弧,随后,又在圆弧下面画出江面。

方斯闻:“你是说,先造好彩虹,然后在将它运到江面上去?”

这绝对是打破造桥认知的一步。

不管是不是拱桥,这种跨径的大桥,向来都是分开做桥身,然后将材料一点点送到施工现场,桥身会从两岸开始朝着中间慢慢延伸出去,最后合龙。

而谢雁的想法,却是先成拱,在转拱!

“你说的没错,”

苏擎用笔敲了敲纸上的弧形,“按照我们之前的计算的结果,如果采用螺栓连接,螺栓本身不仅会影响桥体的流畅美观,制造也是一个问题。”

方斯闻递过来几张江南造船厂的数据资料,“江南造船厂,制作一个钢箱至少需要钻一万五千个螺孔,耗时三个多月,如果采取这种连接方式,光是等这一个零件,就会把修桥的时间延长至少一倍。”

这份方案的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修成一座钢拱桥,但如果使用螺栓,至少需要五六年。

别说是未来的方案,就是在现在的沪城,也不可能用五六年来修一座桥。

现在的三座跨江大桥,建造时间都是以两到三年为基本。

“直接接好拱肋,形成完整的拱形,再转移到江面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浦江的两岸都是城市,不是高山,怎么吊起来?”

方斯闻问完,随后一愣,想起之前谢雁让自己计算的另一个方案,“你不会是想……”

“没错,”

谢雁将计算结果的资料抽出来,放在两人面前,“没有高山,我们可以在江两岸修建临时的索塔,利用在索塔上的斜拉架,将‘彩虹’拉起!移到江面上!”

“斜拉?”

苏擎一拍手,“你是怎么想到,用斜拉桥的方法,来修拱桥的?”

“只要能修好桥,你管他原本是用来修什么的?”

谢雁说,“不止斜拉技术,还有别的,我们的跨度太大,直奔世界第一去了,原世界第一能答应吗?”

“世界第一不答应的理由,就在这水平推力上。”

方斯闻日常阐述数据问题,“五百五十米的跨径,会让桥身因为自己的重力而产生两万吨左右的水平推力,这股力,如果不能平衡好,桥直接就会被推垮。”

学过基本的物理都知道,想要一个物体保持稳定,各个方向的推力就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为了平衡桥身本身的水平推力,必须有相应的力。

谢雁在纸上的弧形上画了几条绳索,“这就是我说的另一个技术,悬索桥的方法——用十六根超级拉索,在水平方向上,讲大桥两段绑在一起,以抵消这股水平推力。”

苏擎看完这部分的资料,又问,“力的问题有解决办法,那你说的这个——”

他手里的笔落在完整的一条弧形线条上,“不用螺栓,怎么做出这个?工厂可没有这么大的机器。”

谢雁笑了,“不用出厂就是完整的拱形。”

她指了指上面一段段的圆弧,“方案依然是先造出一段段的拱肋,然后,采用全焊接技术。

“全焊接,真不用螺栓?”

方斯闻以为她原本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要挑战这么高的难度,“不用螺栓,的确可以节约一半的时间,同时,还能节省四百多万的相关费用,但是焊接……”

苏擎接过话题,“全焊接,人工不可能做到。你提出来使用的钢材料5355n,已经远超一般钢拱所用的钢材,本身就很难处理,但拱肋对焊缝隙偏差不能超过五毫米。”

“不止这个,”

方斯闻说,“钢板的厚度最薄只有六毫米,即便是工人能做到,十个我也跟不上施工时要求的计算量。”

修桥的时候,越是大跨径的钢拱,结构受力变化越大,在将桥延伸出去的过程中,情况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工程师们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调整。

“通过上个月收集到的数据来看,”

谢雁用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了全华国各地的工厂工人焊接方面的相关数据,她得出的结论是,“全焊接的确很难,但我相信以华国现在的焊接能力,可以克服困难,做到误差不超过两毫米的焊接,保证弧桥的完整流畅。”

“至于计算问题,别忘了,还有计算机。”

谢雁拿出了另一套方案,这套方案和桥梁设计不同,是软件设计,“需要花一段时间,对计算理论进行更新和整理,只要理论问题解决,就可以开发一套计算软件,以跟上我们方案的需求。”

这个时代,计算机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苏擎虽然见过,也听说过国外会有相应的工程软件,但华国还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计算钢拱拱桥的计算机软件。

“他们说这是个未来的方案,”

苏擎数了数,“吊桥索塔,计算软件……还有什么,是你替未来的沪城想的?”

“那可多了,”

谢雁把另一叠资料扔给他,“自己回去看。”

“脾气越来越大,”

苏擎翻开软件设计方案。

“至少现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还有林爷爷的市政设计院,都有能力开发这个软件,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难,只是需要时间。”

后来的林铸江看见这个方案,以及方案上干孙女“替自己”安排的工作,哭笑不得。

她还真是善于替别人找工作!

最难的几个问题有了应对方案,后面的讨论速度就快多了,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拱顶的观光平台”。

没错,按照苏擎天马行空的想法,这座桥除了可以通车以外,还要预留下可以在“彩虹桥”进行游览的空间。

“你不是说站在上面可以飞升吗?总要留个飞升平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