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剑锋已亮12

冯小琳回来了。

她母亲病重,虽然有谢启凌照顾,但母亲临走前,想回港城去看看亲族的坟。

她不能不在,也不能见不了母亲最后一面。

但工作也很重要,兰西国不比一般的国家,这里是西欧,来这里工作的华国人员,必须既有礼仪,又有智谋,能应对各种情况和刁难。

正好,部里的工作也比去年轻松多了,一切都走上了正轨,谢雁查了查,西欧有不少国家都适合治疗苏明笃,上面的意思,也是若能有好条件,一定要好好照顾苏明笃,他是国家的人才,也是为国家献出健康的人。

如今部里的人事调动下来了,她去接替冯小琳的工作,谢雁也就带上了苏明笃。

那有个知名的医学博士,是她用系统查到的资料,还有医院的仪器和药物对于治疗也很有效。

苏明笃的身体不算差,但也没好到哪里去,若是真的严重了,如一些其他同志,可能终身无法离开医院的病床。

他是幸运的,但还有很多别的参加研究的很多同志,都和他一样。

他们不能生育后代,走的会比同龄人更早。

所以苏自远才会在知道之后,让他别去找谢雁。

可没想到,是谢雁找了他。

王春秋看着谢雁递上来的申请,叹气,“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小苏也是为了国家,可我还是想从个人的角度问一句,以你的条件,找个更好的,不是轻轻松松?”

话是这样说,苏自远被他当做亲后辈,苏明笃的性格和才华,他自然也是极其欣赏。

王春秋和上面报了一下,正好也协调冯小琳回来,换谢雁过去负责驻外工作,协调兰西国大使馆的相关工作,“到了那里,相关的同志会和你交代工作的,到了那里,记得给我回电报,苏自远也挺担心你们的,要是经济上有困难,随时可以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们。”

这几个后辈都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不亚于自己的孩子。

谢雁答应了,很快,她就和苏明笃一同前往了兰西国。

正好,用来治疗的这一年,她也希望苏明笃能趁机会好好休息,把身体调养回来,再回去大学授课。

否则以他的个性,留在国内,不是上课就是进实验室,完全不顾身体。

谢雁知道,做起实验的人来,是不分昼夜,也难的休息的,仪器一转就是未定的时间,这段时间,有人看着,一看就是通宵,有时还顾不上吃饭。

除了看病,她去西欧,还有另一个想法——

打探欧洲国家的口风,顺便继续撕开西欧这个缺口。

华国这几年没有放弃回归联合国的申请,想要让联合国通过议案,让华国的代表回到联合国,只有通过票数表决。

因此,华国一直在努力地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的关系。

西欧的突破口,就是兰西国开始,从兰西国开始只要能打开一个缺口,就能开拓出全新的局面,之前冯小琳等同志在这里的工作,已经打好了在西兰国的基础。

非洲的缺口,则要从坦国和赞国打开。

非洲大陆在近年来,民族解放浪潮席卷全州,原本被西方国家的控制的殖民地纷纷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民族自由,建立了国家。

尤其是坦国,是联合国公认的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贫穷。

坦国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位于非洲东部,地势多变,非洲的最高峰,就在坦国的东北部。

这里有大量的黄金、宝石、煤矿等等,还有庞大的天然气,可以说是一片黄金宝藏大地,遍地是财富。

也就是这样一片丰饶的大地,因为从殖民者手中获得了独立,也遭到了封锁,空有无数的资源,却无法运送出去。

因此,坦国想要和邻国赞国一起,修建一条横跨两国的铁路,直通码头,可以打破西方的贸易封锁。

想法是好的,但问题来了——他们穷。

坦国向西方各个国家,还有各大世界银行都发去了贷款请求,希望他们可以帮助自己的国家修建铁路,但都遭到了拒绝。

更别说利国和苏国,两大国没有要出一个金币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华国伸出了援手。

华国也并不富裕,但为了帮助坦国,毅然决定分期拨出几年的外汇,一共九个多亿,上万的工程队和医疗队,无任何附加政治条件地援助坦国修建铁路!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困难。

坦国被华国真心诚意的帮助打动了。

部里也要派一个人,跟随工程队和医疗队,去负责坦国的一些工作和翻译。

去非洲,还是那么艰苦的地方,世界上最贫瘠荒凉、地势复杂多变,又极度危险的地方!

因为谢雁已经去了兰西国,短时间内回不来,最后,是乔翘自告奋勇,加入了援坦的队伍。

一个女生,要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她却没有任何怨言,相反,还很积极。

“我去那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因为国家需要我去那里。”乔翘走的时候,和每个同事都做了告别,

“一开始我读书,只是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我和我母亲的命运,我成功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也只满足于此,但这些年在部里的工作,驻外的经验,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不是该过的那么苍白和庸碌。”

“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贫穷落后的地方,他们的孩子也想要能有干净的地方读书,能穿干净的衣服,得到高等的教育。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走山路没问题,也有野外生活的常识,我去最合适!”

乔翘变了,但她觉得,这变化没什么不好,她为自己的变化而骄傲,所有人也为她而骄傲。

她想着,和谢雁一样,一心将自己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一些对世界,对后代有益的事情,等自己死了,不至于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留下,至少,那些受过他们帮助的人,必然会永远记得他们。

就像她永远记得高老师一样。

乔翘去了非洲,谢雁的目标自然就放在了兰西国上。

冯老收了十几个徒弟,裁缝店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他们不止做旗袍,也做其他的中式衣服,因为手艺好,布料精,绣花细,在加上陈老在港城和全世界的影响力和做生意的头脑,“冯氏裁缝”的名声,已然打到了欧洲去。

谢雁在国内也找了一些绣娘,她们本来只是替自己家里绣绣东西,但有了谢雁的介绍,足以靠这手艺赚钱养家。

当然,大部分的布料和主要工作,都是在港城完成的,布料的采购还是来自国外,因为国内还未有成熟的经济体系。

冯老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坚持做衣服,只不过少了,他每年都给谢雁和冯小琳做一件,差人送来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