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飞奔(第2/3页)

孩子发育的时候,补充点优质的蛋白质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番话一说,本来想提出‘清代健康饮食标准,阿哥要做到宁饿不撑’的嬷嬷也不吱声了,连声应是。

——

展眼到了十一月二十七。

这日晨起给请过安后,宋嘉书就带着白宁送了一整套的衣裳鞋袜去淬心院,算作弘昼的生辰礼。

耿氏拉着她入座:“今日弘昼的生辰,书房给他放一日假。结果就早上来磕了个头,然后我就人影都摸不着他的。这孩子,越大越像是脱了笼头的马。”

宋嘉书笑道:“小孩子生辰,叫他们小孩子一起玩去吧。他们上学紧的很,一年不过那么几日的假,你还不叫他出去逛逛?”然后让白宁去大膳房:“按我昨儿定的菜单子要几道菜。别上那些个份例菜了。”

说完转头对耿氏道:“俗话说,儿子的生日,做娘的受难日。弘昼早起给你磕头是孝心,我今日出银子让大膳房整酒菜来给你过这个受难日好不好?”

耿氏笑了:“这敢情好。”

忽想起一事,又连忙一拍手跟青草说:“快去叫你白宁姐姐,可让大膳房别弄许多菜,张扬了不好。到底……”

宋嘉书按住她的手:“放心吧。我知道分寸。”

十一月不单是弘昼出生的月份,也是早夭的六阿哥出生的月份。

要是六阿哥还在,前几日就该办周岁了,偏生那孩子没了。这会子她们自然不好大张旗鼓的为了五阿哥的生日庆祝。

耿氏叹道:“既有这事儿,孩子们出去闹腾也好。姐姐只看这府里,谁敢乐呵呵的呢?马上就进腊月了,只怕今年的年都不好过。”

宋嘉书耳边,忽然回响起那日年氏的哭声,让人心里生凉。

她叹道:“腊月里侧福晋也得入宫的,如今还有些日子,年侧福晋好好养养身子也好,否则过年拜祭冰天雪地的跪着,如何受得了。”

耿氏不置可否:“我没有进宫跪着的福气,也就不心疼别人的苦啦,人家光鲜在面上。”

两人正在闲聊,外头青苗引了个眼生的丫鬟进来。

是董鄂氏听闻五阿哥过生辰送来的一套文房四宝。

耿氏给了赏钱,见董鄂氏的丫鬟出了门就道:“姐姐,还好咱们生的是儿子,要是女儿不知要多担多少心。你瞧董鄂氏,这出身够好,为人也够周到懂事的,这日子还是难过!唉,女儿命苦,这一世一看出身如何,二看嫁的如何,总之是看命。他们男孩,只要自己有本事,走正道就总好顶天立地的过日子,不看谁的眼色。”

宋嘉书都听心疼了:“是啊,将心比心,要一个闺女抵押在人家家,实在是心里难受。”

两人这有感而发,是为着前几日冬至,董鄂氏的额娘亲自上门之事。

冬至在古代是个重要的大节,福晋那日是极忙的,但董鄂夫人是正经亲家,福晋自然还要抽出功夫来私下里见见。

冬至前后上门拜访的人极多,许多镶白旗下的包衣人家、四爷庇护的皇商这等半奴半仆的,福晋就交给侧福晋和格格们接待了。

董鄂夫人当着她们所有人,拉着福晋的手说:“我这女儿如今进了王府,能伺候福晋是她的福气,只盼着福晋多疼她。”

竟是只认四福晋这一个婆婆,字句不提李侧福晋,那给李氏气的。

她认自己是侧福晋,可从不认自己是侧婆婆!

董鄂夫人上门打脸,李氏自然看董鄂氏更不顺眼,惹得弘时也对妻子发了几次火。

董鄂夫人原是知道女儿委屈,上门敲山震虎的,结果把虎敲的更凶了。知道后坐在家里,真是日日夜夜担忧的惦记女儿。

耿氏便道:“李侧福晋也真是不知足!到时候我弘昼要是能指个出身这么样,人品端方长得又不坏的正妻,我都要给菩萨多捐点香火了!她还要怎么样?要人家满军旗大小姐,跟她那外八路的亲戚小户女一样,天天弯腰捧着她吗?”

宋嘉书失笑:“弘昼今天这是去过八周岁的生日,你就想到娶儿媳妇上了?”

耿氏认真道:“快得很呢,当年咱们入府不也就十三四?”

也是,康熙爷本人可是十二岁就大婚了,可见这大清的规矩,真是……

——

过了腊八,年侧福晋终于肯出门了。

她实则是个外柔内刚的人,既然肯走出门,就是走出伤痛,不会再动辄掉泪凄凄凉凉给人看。

晨起请安前,年氏挑了件樱红色旗装,外头搭着深一色玫瑰红缎面的狐皮袄。见自己面色还是苍白,还用了一点胭脂化开打在两颊。

寿嬷嬷在旁看着,笑的欣慰:“主子真好看。奴婢说不上爷那么多词儿,只好茶壶煮饺子,心里有倒不出来。”

年氏微微一笑:“嬷嬷打小照顾我,眼里只有我,才觉得我好看。”

寿嬷嬷叫年氏露笑,连忙道:“可不是这么说。莫说自打进了王府这三年见多了福晋夫人的,只说从前在咱们年家,也不是小门小户没经过见过的,大姑娘您的样貌,谁见了不夸?”

这一说顺嘴,连姑娘都叫出来了。

大姑娘……年氏用绢子擦掉掌心的胭脂,这颜色娇嫩明艳像是一朵新开的蔷薇,纯粹明亮,就像姑娘家的时光。

那时候她竟不知,嫁了人,哪怕是嫁了心爱的人,居然还会有那样深那样刻骨的伤痛。

她以为自己都要熬不过来了。

“主子?”听见寿嬷嬷小心翼翼的呼唤,抬头看着自己这位明明才不到四十的奶嬷嬷,头发都花白了,年氏从心酸里强撑出来一股勇气:总要撑过去的,否则爷会跟着自己难受,嬷嬷会跟着自己难受。

外头的人却指不定怎么看自己的笑话!

年氏的振作,让四爷自失了幼子来,一直郁郁寡欢的心情有所缓解。府里总算过了个不算极喜庆,但也平常安乐的年。

大年三十夜里,宫里要摆大宴。凌晨后,皇子们还得跟着皇上去拈香祭拜。

府里留守的格格们也都是按着往年的例,看两场戏,就各自回去守岁。

所以雍亲王府自家的团圆饭,就是初一晚上吃。

这时候的团圆饭桌,是每年唯一一次不分前后院,也不列左右席,而是所有人坐在一张大圆桌上的团圆席面。

今年因添了儿媳妇辈分的董鄂氏和钟氏,桌子上就显得更圆满些。正经儿媳妇董鄂氏给四爷、福晋布了菜,福晋就让她入座了。倒是钟氏,虽然有身孕,但还是跟丫鬟一起,给每个人摆箸倒茶后,福晋才点头让她坐了。

李氏看着腹内有气,还没开口,四爷的眼神就飘过去了,李氏及时悬崖勒马。

钟氏倒是没露出什么委屈的样子来,殷殷勤勤做完,然后才小心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