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2页)

“还是为了一个钱字。”朱祐樘道,“虽说织女机与鹊桥机纺线多,织布快,可因工艺复杂,造价比之寻常纺车要贵。与其换织机,多找一个织工还便宜些。”

“至于那些小织户,家中积蓄甚薄,更不乐意花钱换纺车了。”

朱祐樘想着织女机与鹊桥机乃是张羡龄一手促成,怕她担忧过甚,连忙安慰道:“想来也是时日短了些,再给这些臣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好好办事,想来可以推而广之,毕竟欲速则不达。”

张羡龄点点头,笑了笑:“确实,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许集思广益,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这几日闲着的时候,张羡龄便在思索,到底如何才能将织女机和鹊桥机推广出去。

说白了,这是一个成本与风险的问题。商人逐利,但更看重眼前之利,至于用长远的眼光放长线钓大鱼,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这便造成了有钱者懒得换,没钱者换不起的局面。就像黄道婆造出的三锭脚纺车,明明是彼时领先于世界的纺车,按理说应当迅速使世面上的纺车更新迭代。可直到如今,民间用的最多的,还是手摇一锭纺车。

如何才是破局之法呢?

她思索良久,同朱祐樘提出了一个不成熟的建议:“能不能试着办一处官办纺织厂,以作典范,等大家都接受了,再推动民间商人办厂。”

朱祐樘摇了摇头:“想法虽好,可士农工商,商业到底是末业……官府若插手商贾之事,这纺织又不像盐铁,一定会引起争议。”

这倒是个问题。

张羡龄想了想,又说:“那……若是换个名目呢?”

“什么名目?”

“譬如说慈幼局和养济院之中,总有一些孤苦无依的女孩子或寡妇,她们也都好手好脚的,有人捐几台织女机、鹊桥机,让她们能够凭借织布有所收入,这应当不过分罢?”

“自然不过分。”朱祐樘道,“可是这不也是小打小闹么?”

“只要能织出成布,卖得价钱低一些,自然能引起关注。关注的人一多,原本懒得动的商人也会追赶着换织机的。”

她抱着朱祐樘的胳臂撒娇:“就悄悄试一试,好不好嘛?”

朱祐樘轻轻一点她的额头:“你啊你,算了,随你意,不过要有分寸。”

张羡龄忽然笑起来。

“怎么了?”朱祐樘奇怪道。

她笑着摇了摇头:“只是想起了高兴的事。”

就她刚才那说话的语气,好像那种祸国殃民进谗言的妖后哦。

不管了。好好的织女机与鹊桥机造出来,总不能束之高阁罢?只要能让这两样机器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她就是当一回妖后也没什么。

反正朱祐樘会护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