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2页)

张羡龄原拿着一块马蹄糕吃,闻言,笑了起来。若有机会,她倒想到江南去与这些悍妇结交一番,河东狮总比任人摆布的金丝雀过得顺心些。

她忍着笑道:“若是这样讲,纺织业倒真是个出路。”

不过小门小户自己纺织,到底规模有限,她得好好考察一番,看能否将织女们组织起来,最好能办一个纺织厂。

接下来几日,张羡龄没处理宫务的时候,便在琢磨纺织业的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大兴纺织业,织机必须得有进步。张羡龄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改进纺纱机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可惜的是,张羡龄单知道珍妮纺纱机的标志性地位,但她并不清楚珍妮纺纱机的构造,其实她连如今大明通行的纺纱机也未曾用过,于是极其痛苦,就好比考试之时遇到了原题,却忘记了那道原题的解法。

实在难受。

她命宫人弄来一台织机,摆在坤宁宫的一间房里,朱祐樘看见了,还有些奇怪。

“笑笑怎么忽然想玩织机了?”

“不是玩。”张羡龄一本正经道,“我这是在进行伟大的发明创新。”

朱祐樘虽然习惯了她的妙语连珠,但听着还是想笑:“原来如此,我倒很期待。”

研究了一周之后,张羡龄放弃了,单凭她的想象力,单打独斗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把珍妮纺纱机给造出来。想了这么久,她唯一回忆起来的就是英国的那位老兄造珍妮纺纱机的故事,据说他回家时不小心碰到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却惊奇的发现倒在地上的纺纱机竟然还在旋转,受此启发,他便灵机一动造出了珍妮机。

她把沈琼莲召到坤宁宫,问:“宫里可有精于纺织之人。”

沈琼莲思量一下,答道:“自然是有的。尚功局的司制女官,便是专掌衣裳裁制、缝线之事,于织造一事上颇有所成。司制女官所管辖的宫人,往常是在蚕池纺纱刺绣的。”

“那就让司制领着几个熟练的纺纱宫人,来坤宁宫见我。”

尚功局如今的司制女官名为安锦,听说中宫娘娘传唤,忙点了七位纺纱宫人,梳洗一番,直奔坤宁宫去。

平日里中宫娘娘要裁什么新衣裳,都是直接和身边的大宫女说,再由大宫女传到到尚功局。是以安锦来坤宁宫来坤宁宫的机会不多。

踏进坤宁宫的殿门,安锦颇有些忐忑,连走路的脚步声都比日常的要放轻了不少。

等进了一间暖阁,安锦领着一众纺织宫女请安,才行完礼,中宫娘娘就让她们上前来。

中宫娘娘的宝座之前,摆放着一台织机。中宫娘娘起身走到织机旁,道:“你们好好看着。”

说着,她就将织机往地上一推。

织机倒在地毯上,沉闷的一声响,纺轮转了几圈,停了下来。

中宫娘娘命左右宫女把织机扶起,而后,她又把织机推倒了。

重复了三四次,中宫娘娘看向安锦,道:“你可有什么灵感?”

安锦一脸茫然,小心翼翼的问:“臣……该有哪方面的灵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