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9章 向南看走眼了?(第2/3页)

“可以。”

向南朝他笑了笑,随后转头对覃小天说道,“把修复单据填一下,记得要注明:哥窑双龙耳瓶现代仿品一件,至于修复费用,这是开业以来的第一单,就象征性地收个88块钱吧,图个吉利。”

“好嘞。”

覃小天一脸雀跃,立马就来到前面柜台处找出修复单据填写起来。

他心里面也是乐开了花,看情形,这是有好戏看了。

当初选择跟着向南老师来魔都,这一步棋是真走对了,要是留在“南海一号”博物馆里,哪能碰上今天这种事情?

“哎,等等!”

那秃顶中年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好一会儿才琢磨出味道来,连忙出声阻止,一脸气愤地说道,

“现代仿品?你有没有搞错?你连这瓶子都没碰过,就敢说这是现代仿品,我看啊,你这里就是黑店!”

“哦?”向南顿了顿,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我这里怎么就成黑店了?”

“你这明摆着的,想把我这宋代真器当成现代仿品留下来,过几天再给我一个真正的现代仿品,这还不是黑店?”

秃顶中年说得理直气壮,他指了指门口的那几位,一脸嘲讽地说道,

“你从出现到现在,连摸都没摸一下这瓶子,就敢信口开河说这是现代仿品?你以为你是孙悟空啊,有火眼金睛?”

向南笑了起来,俯下身子,伸手摸了一下这瓶子,随后直起身子来,看着这秃顶中年,笑道:

“我摸了,确实是现代仿品。”

站在身边一直围观看戏的老专家、收藏家们,一个个忍俊不禁,向南这小子,以前一直都挺稳重的呀,怎么这会儿这么皮?这是要气死这秃顶中年吗?

“你你你!”

秃顶中年真是差点气死了,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我说你没摸一下,你就真的只摸一下?

再说了,你摸一下就能看出真伪来?

你怎么就那么牛逼呢?

他深呼吸了几口气,让自己飙升的血压降下来,可不能为了那么一点钱,入戏太深,要不然真气出毛病来,那可就真的亏大发了,他抬手指了指站在门口旁观的几个人,恨恨地说道,

“这几位专家之前都言之凿凿确认了这是宋代哥窑真器,莫非你比专家都要牛逼,摸一下就能鉴定古董的真伪?”

“别别别,我可不是专家,我就是一个古玩爱好者,也不大懂的,要是说错了,您多见谅!”

“我也不是专家,我就那么一说,您也就那么一听,可千万别当真!”

“对对对,我们都是看个热闹,您可别把我们拉进去,我这小身板可吃不消!”

“……”

站在门口看热闹的那几位,都连连摆手,赶紧开口否认。

开什么玩笑,别说他们不是真专家,就算是专家,在这个时候也不会故意跟向南捣乱,人家文物修复工作室第一天开张,你就联合别人来砸场子,这是不死不休的大仇,他们闲着没事干,也不会往自己身上揽这种破事。

“哈哈,还真是……欺人太甚啊!”

秃顶中年是真的有点生气了,他二话不说,从随身携带的包里面掏出来一张纸,“砰”地一声,往茶几上重重一拍,大声说道,

“我这儿可是有华夏古陶瓷学会的鉴定证书的,有本事你再睁着眼睛说瞎话,说我这证书也是假的!”

向南没说话,站在他身后的那一群老专家,却都将目光投向了夏振宇。

“哟,老夏,原本咱们都是看戏的,没想到你居然也入戏啊。”

吴振峰转头看了看身边黑着脸的夏振宇,笑呵呵地打趣道,“快,快上去看看这证书,说不定真是伪造的。”

夏振宇是华夏古陶瓷学会的副会长,既然对方拿出了他们协会的鉴定证书,那这事他就不得不出面了。

他瞪了吴振峰一眼,缓缓走到茶几的前面,拿起那张鉴定证书仔细看了看,这才缓缓说道:

“这证书是真的。”

“咦?这证书是真的,那就是说这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是真器无疑了?”

“那,那向南岂不是看走眼了?哎哟,这事儿可闹笑话了!”

“看走眼也正常,随便哪个专家也不可能说每次都能看得准的。”

“看走眼是正常,不过这向南也太托大了,随手摸了一下,就敢断言这是现代仿品,态度不端正啊!”

“还是太年轻!”

“……”

围观的人群里,都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向南听力一向很好,自然听到了这些人的议论,不过他脸上表情不变,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

“这位同志,我能不能上手看看这件宋代哥窑瓷器?”

夏振宇虽然确定了这证书是真的,但还是不愿意相信向南会看走眼,他跟向南认识这么长时间了,心里很清楚,向南不会信口开河,或许是自家协会的鉴定师看走眼了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他想自己再亲自鉴定一番。

秃顶中年虽然不知道这位干瘦的老头是谁,不过对方既然能一口咬定自己这证书是真的,至少说明他还是有点分量的,既然如此,让他看看这瓶子,又有什么不可以?

于是,他便很爽快地点了点头,一抬手,很有礼貌地说道:“当然可以,您老请随意。”

夏振宇朝他笑了笑,也不多说话,来到一边的单人沙发上坐了下来,从口袋里取出老花眼镜戴上,又从手提包里拿出了放大镜,这才一手拿过那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一点一点地细细看了起来。

哥窑瓷器的鉴定,一般主要抓住三个特征就可以了,“金丝铁线”、“聚沫攒珠”和“紫足铁口”。

所谓“金丝铁线”,是指釉面开片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聚沫攒珠”,则是指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

最后一点,“紫足铁口”,指的是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如果一件古瓷器的身上,同时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那基本上就是真器无疑了。

夏振宇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细细地看了大约半个多小时,越看脸色越是凝重。

过了好久,他知道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这才轻轻地将这只宋代哥窑双龙耳瓶放在茶几中间,然后摘下老花眼镜,看了看向南一眼,声音沙哑地吐出了一句话:

“老了,不中用了,我看来看去,都看着不像是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