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3页)

“听到了听到了,这位大人看着就像当官的,有些可怕。”

“可不是,这可是官大人啊,可不是那等商户老爷。”

地里,为首的老农民叫牛大,洪叔打听过,牛大是村子里种植最好的一位,所以这次的种植,洪叔是牛大负责的,来地里干活的人也是让牛大找的,都是干农活的一把手。

牛大见洪叔来了,赶忙过来请安:“洪叔。”

洪叔点点头:“怎么样了”

牛大:“院子今天就能造好了,地的话……”

听完牛大的话,洪叔点点头:“行,你去忙吧。”

牛大:“是。”

洪叔走回杨海燕身边:“大人、太太。太太,目前五亩地的规划是这样的,这边靠边的角落整理出搭猪圈、鸡圈和鸭圈,以防院子的味道过重,所以才隔开些。

余下的两百棵果树苗(苹果树苗、梨树苗)占一亩地,剩下的地中,半亩拿来种这个果子种子(西瓜种子)、半亩拿来种玉米、半亩拿来种红色布袋的种子(花菜)、半亩拿来种白色袋子的种子(西兰花)、半亩拿来种蓝色袋子的种子(番茄)剩下的一亩多番薯和土豆都种一些。”

杨海燕点点头:“成,你看着办,这些都是刚才那位老农在安排的?”

洪叔道:“是,他是村里种庄稼最厉害的老农。我打听过,也去看过他们家的庄稼地,他确实不错。”

杨海燕一听:“那你去问问他,三百文一个月的月例,他是否愿意照看庄稼。”

洪叔一听,忙道:“我这就去问问他。”

牛大今年四十五岁,家里孙子也有了,他年纪不小了,除了庄稼一把手之外,也没有别的本事。可农村里,种庄稼再好也没有用,地里有限,地里的收成也有限。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过了,没有想到竟然有贵人聘他照看庄稼,他当然愿意了。

牛大跟着洪叔过来,跪下磕了头:“谢谢贵人……谢谢贵人啊……牛大一定倾尽全力,把庄稼照看的好好的。”

秦放:“老人家不用多礼,你且去忙把。”

牛大:“哎。”恭敬的退下。

杨海燕道:“相公,这里怎么样?距离镇上又近,如果有收成的话,咱们宅子里以后的吃食就不用买了。”

秦放看着忙碌的人:“挺好的,只是辛苦燕燕了。”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是他不够好,才让她为了家里的生计操心。

县城

昆张氏第一次来卖点心,一开始很没底,也不知道买卖能不能做好,她小蛋糕和小饼干各拿了三斤,来试试水。虽然那位韩太太说挺好卖的,但是她自己没有试过,心里还是没底。

不过,卖了一个时辰之后,她就彻底的放心了,的确是挺好卖的,她卖的价格和之前韩太太卖的一样,她算了一下,这一趟全部卖完的话,能挣六十文左右。但是,一个早上六斤点心也到底了,因为也就早上有人卖,再过会儿,人就会越来越少了,买点心的人也没了,除非是铺子一直开着的,像她这样摆摊子的,大家也都散了要回家了。

昆张氏还算过,如果每天来的话,一个月能挣一两多。

正当昆张氏高兴的时候,有个中年男子过来了,男人将她打量了一番。昆张氏有些害怕,后退了几步:“您……”

她正开口,中年男子也同时开口了:“这位娘子,可否借一步说话。”

昆张氏有些不敢:“您有什么事情?”

中年男子道:“这位娘子别担心,我是那边点心铺自己的掌柜……”他指了指不远处的点心铺子,“我看你的点心生意挺好的,有没有卖方子的打算?”说起来,在去年的时候,也有一个娘子经常来卖这种点心。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怎么注意,后来注意到了,让下人去买了点心试吃,的确是便宜又香。

当时,他也想买这个方子,但是后来也有事情耽搁了几天,再回来的时候,发现那娘子不摆摊买点心了。直到今天,又有一个娘子过来卖了,他也叫了下人来买过点心,味道和去年的一样,所以才亲自过来。

昆张氏直接拒绝:“很不好意思,这个方子不是我的,这个点心也不是我做的,我只是批来了一些自己来县城做买卖的。”

中年男人眯起眼:“哦?”他盯着昆张氏,想从她神情中看出真假。但是,他看着昆张氏的害怕是真,可也没看出虚心。他笑了笑,“那这样,待娘子回去问问那老板,是否愿意卖这个方子,如果愿意卖的话,可以来我铺子里找我,你看可否?”

昆张氏马上点头:“好。”

中年男人:“那打扰娘子了。”

待中年男人离开之后,昆张氏也不继续做买卖了,还有一些小蛋糕和小饼干,就地当拿回去给家里的儿子吃,反正今天也挣了。

昆张氏不知道,她一走,中年男人就对下人道:“去跟着她,看看住哪里的,她口中批点心的老板又是谁。”

下人:“是。”

昆张氏到了县城门口,付了两文钱,坐上了县城去镇上的驴车。那下人见状,也付了两文钱,跟了上去。

昆张氏回到千夫宅子,时间还早,杨海燕他们去乡下了还没回来。等她做好午饭,把昨天的那只鸡炖了,杨海燕等人也回来了。她听到外头的动静,马上出去了。“太太……”

昆狮看见自己媳妇过来,有些不解的看向她。

昆张氏是来找杨海燕的,跟昆狮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又朝秦放和杨海燕行了个礼:“太太,民妇有件事要跟您说。”

杨海燕瞧着她的神情有点紧张,便道:“你随我走走。”又对范婶道,“范婶,咱们中午吃鸡肉面条汤吧。”

范婶:“是。”

杨海燕带着昆张氏到了内院的石桌旁坐下:“昆队长家的,你怎么了?坐下慢慢说。”

昆张氏:“谢谢太太。是这样的,今儿我去县城卖点心的事情……”她把中年男人的事情说了一遍,“太太,我是不是给您惹上麻烦了?”

杨海燕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原来是这等事情,她道:“这不是什么事儿,你明儿如果还去县城的话,可以给那点心铺子的掌柜带个话,让来这里同我谈便是了。”

昆张氏见杨海燕的神情不似作假,也松了一口气,就怕自己连累了太太。

第二天,昆张氏又去县城做买卖了,不过去买卖前,她去了一趟那个点心铺子,也见了那个中年男人,把杨海燕的话也带到了。

事实上,中年男人昨天就知道了。昨天下人跟着昆张氏去了军营家属房,也亲眼看到她进了一栋二进四合院。作为地地道道的边关人,自然知道军营家属房意味着什么,那是永和侯的将士们住的地方。而那里面的二进四合院,是正七品的千夫宅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