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3页)

村里大部分人,别说用了,见都没怎么见过。

去一回县里百货大楼,那些卖贵重家电的地方,都不敢往上凑,怕给人看坏了,赔不起。

这下好了,不但能看能摸,还能上手用,这是多美的事儿啊!

那些被选中的,甭管本村的还是外村的,早早就在沈家等着了。

沈庆丰去县里接了刘师傅过来,请她来挑挑人。

刘师傅心里也很纳闷,搞不清楚老厂长这是想干啥,看样子想另立门户,可跑到这穷乡僻壤的来招工,就很奇怪。

不过她心里再疑惑,拿了钱就会好好办事,厂领导那些争斗,跟她一个退休员工有啥关系。

而且这事儿她家里都瞒得严严实实,跟人说她走亲戚去了,毕竟儿子还在服装厂工作呢,万一就让现在的领导们给穿小鞋了。

虽然只有一台缝纫机,但陈泽海要求不高,能上手就行。

刘师傅也确实是个会教人的,她先把人十人分一组,一组一组的拉到缝纫机前讲解,一边给她们示范一边讲。

没人敢不用心听,都恨不得多长两个耳朵多长两只眼睛,好把师傅讲的给记清楚了。

现在都顾不上选拔的事了,这可是在教手艺,哪怕没选上,学会踩缝纫机了,也是大好事!

讲个一遍,让她们上手试一次。

有些比较有天赋的,第一遍上手,不说做多好,步骤不会出问题,也能正常走线。

从凳子上下来,一个个脚步都是飘的,这就用过缝纫机了?真方便真好用,难怪卖这么贵。

因为有选择余地,每个组刘师傅顶多讲三遍,基本上就能筛选出上手快的人。

但她没有就此选出那五十人,有多年经验的刘师傅知道,上手快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个好的服装生产工人。

有的人学得快,但是心急容易出错,有的人上手慢,但越练越稳,速度也会提上来。

之后三天,又给了这些人一些练习机会。

因为只有一台缝纫机,时间比较紧凑,每个人一天只能练习几分钟。

三天后,刘师傅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她们用缝纫机做一个小件儿,然后选出了五十个人。

从头到尾,对于刘师傅的选拔考核,沈家人没插过手。

但沈家人也不是没优势,刘师傅上课上到下午五六点就走了,剩下早晚的时间,缝纫机可以给她们用来练习。

这不是作弊,工作机会是沈鱼弄来的,总不至于一点儿好处都不让家人沾,缝纫机还是他额外买来给大家练习的呢。

而且其他人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有关系的找关系,看看亲戚朋友里谁有缝纫机的,赶紧借来练习。

最后选出来的五十个人里头,也有没被选中的沈家亲戚,比如沈大姑家的小女儿方虹就没能选上,倒是她大闺女和两个儿媳妇都选上了。

沈家本家年龄合适的女娃娃不多,沈老爷子铁面无私裁了一些觉着不合适的,剩下的人里头有被选中的也有被淘汰的。

这样被淘汰了,她们自己都没话说,她们可是比其他人多了很多练习的机会。

选中的人里头还有个是沈鱼继妹,也就是她后妈带来的闺女,叫董二丫。

沈鱼后妈张桂芝是个聪明人,从沈鱼跟沈家联系越发紧密,而且一天比一天受沈家人看重,她就尽量不露头,不提沈鱼,也不刻意套近乎。

她知道,就算她表现得对沈鱼再亲近,后妈总是隔着一层的。

而且这孩子不是她照看着长大的,没相处过,甚至没见过一面,人家不亲近她也是正常。

沈安民是个好人,对她好,对她娃也好,她觉着现在过得很好,日子有盼头。

她也担心过,沈鱼不接纳她讨厌她,沈家人去城里的时候,她一直提心吊胆。

结果回来之后,什么都没发生,沈家日子变得更好了,沈安民带回来的那些城里好东西,也给她给孩子们都分了。

但张桂芝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她再三叮嘱几个孩子,不许贪心,吃的用的,爸爸给了你们才能要,不能主动讨。

而她谨小慎微,唯一一次主动,就是这回。

听到招工的消息后,她壮着胆子问沈安民,自家闺女能不能报名。

沈安民很茫然,这有啥不行的,年龄合适就报名呗,跟他说这个干啥。

至于张桂芝担心的那些,他去了一趟城里,心里的压力都给放下了。

他家猫儿那么好的孩子,不会在乎这点儿小事。

如果是闺女没选上,媳妇儿让他去跟猫儿求情,那他不能干,报名这个,真没啥。

张桂芝高兴坏了,立刻给闺女报了名,董二丫也争气,往上躺床上,手脚还在空比划,硬生生靠实力被选上了。

五十人名额一出来,被选中的高兴得不知道怎么才好,有几家还准备摆个酒庆祝一下,后来觉着其他人都没摆,他们摆了显得有点儿张狂,才收了这个心思。

刘师傅又给这五十人培训了几天,陈泽海那边给沈鱼传消息说,厂房宿舍都准备好了,机器也到位了。

因为租的是现成厂房,水电什么的都已经弄好了,机器有沈桥的关系在,人家最快速度给安排了。

陈泽海正在张罗原材料入库的工作,现在就等着工人过去,再做一个培训,就能入职开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