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年关大考第一关。(第2/2页)

一听到两个时辰,在场的弟子们顿时齐刷刷地低下头去,一个个都开始奋笔疾书。

白飞鸿也不例外。

不过,当她打开卷轴,大致扫了一遍题目时,还是感觉到一阵强烈的窒息。

明经和医道的部分倒是还算正常,毕竟不管怎么说,荆通与闻人歌都是正经人。甚至可以说,和出题颇有些剑走偏锋、专挑疑难杂症来为难人的闻人歌不同,荆通出的题目甚至称得上“中规中矩”,完全严格按照“简单、有点复杂、非常难”的标准模板来。

但是乐理和符箓……就让人有些头痛了。

只见乐理的卷面上书写着这样几行娟秀的文字——

请问《春江花月夜》之□□有多少变调?整首曲子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哪一段给你的感触最深,为什么?

孔子听到某首曲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请问他听的是什么?

请写出一首符合望月怀远意境的曲子。

……

看到这里都还算可以忍受,直到白飞鸿翻过乐理的卷面,看到符箓的试题。

“……………………”

她默默合上卷轴,痛苦地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崇吾峰主,丹修苏有涯。

如果说字迹反应了当事人的内心,那么她只有一句话想对苏有涯说——

看不出来啊,苏峰主,您的内心居然如此狂野吗?

白飞鸿久违的想起了修真界流传已久的逸闻——丹修的字不是字,是天书。

每个丹修的字,都十分难以辨认,据说这是因为过去丹修们要对自己的丹方保密,所以纷纷练出了一手只有自己与门下弟子才能认得出的狂草,别说一般人看不懂了,一个丹修都未必能看得懂另一个丹修的字。

而一个丹修还擅长鬼画符……不,是擅长符箓,这就让他的字体超脱了难以辨认的范畴,甚至成为了一种艺术。

白飞鸿果断将符箓放到最后,先从明经开始细细写起。

到底是前世已经学过一次的课程,更何况白飞鸿前世就是一个好好学生。是以在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温习之后,她基本上已经找回了自己的手感,下笔如风,那叫一个如有神助。

这让她很快便沉浸了进去,将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上面。

昆仑墟的试卷上似乎也施加了某种秘法,每次解答完一道题,白飞鸿都会感到自己脑中的知识变得清晰了许多,像是镌刻在脑海中一样。这是一种格外玄妙的感触,让她理解了为什么年关大考对于昆仑墟来说如此重要。

灵力自然的从笔尖流淌,汇入卷轴之中。

答完最后一道题,她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活动了一下手腕。

不知为何,她有种奇异的直觉。

自己这一次,或许会拿到非常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