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针锋相对(第2/3页)

常忠冷笑道:“友军?当初潼关一战,约定好的东西夹击,朔方军临阵脱逃,害我安西军独力苦撑战局,那个时候起,我安西军便不认朔方军是友军了。”

封常清脸上顿觉赧然,只觉得火辣辣的烧得痛。

临阵脱逃是一个将军的耻辱,毕生的污点,尽管封常清是奉旨而为,却也无法开脱自己临阵脱逃的事实。而且这件事偏偏还无法解释,封常清基本的官场常识还是有的,这个时候总不能开口说是奉天子之命脱逃,黑锅只能自己背。

“我,我……朔方军苦战难支,已近覆没,当时只能突围而去。以安西军之威名,事实上最后还是你们赢了。”封常清强行解释道。

常忠睁大了眼睛,被封常清这句话惊呆了。

好板正的三观!

“封将军,要不要我重复一次你说的话,你自己听听你在说什么。”

封常清老脸愈发通红,说来他也是当世赫赫有名的将军,有着作为军人的廉耻心,当初在潼关外接到圣旨命令他突围后撤时,他也不敢置信,但还是不甘不愿地退兵了。

今日常忠提起此事,封常清顿时有些心虚。

努力板起脸,封常清语气冰冷地道:“朔方军退兵之举,自有后人评断,今日我奉天子之旨而来,天子令朔方军进长安城,接管防务和宫闱禁卫,还请常将军莫令我为难。”

常忠懒洋洋地道:“巧得很,我也奉了我家公爷之命,长安城是安西军收复的,除了我安西军,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城,顾公爷还说了,朔方军如今难辨敌友,请贵军后撤十里,于城外扎营。”

封常清大怒:“朔方军是天子直属,顾公爷说‘难辨敌友’是何意思?”

常忠却丝毫不被他的怒气影响,冷笑道:“战场上你们已经坑过安西军一次了,今日若让你们进城,焉知你们会不会背后又捅我们一刀?”

封常清压下怒火,缓缓道:“安西军的意思是,要抗旨了?”

常忠嗤笑道:“莫拿大帽子压我们,常某只知听从顾公爷的军令,顾公爷说不让你们进城,那就不准进城,谁的旨意都没用,敢在战场上坑安西军,就要承担后果。”

封常清面若寒霜道:“我若非要进城呢?”

常忠哈哈笑道:“那就大战一场,你若赢了,安西军毕恭毕敬请你们进去,否则便给我滚远点!”

封常清深吸一口气,眼皮却控制不住地直抽搐。

时隔多年,顾青和麾下的安西军已越来越不将皇权放在眼里,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叛乱未平,又有一位当世枭雄冷冷地注视着天下,大唐社稷已是风雨飘摇之时了。

“常忠,你也是食天子俸禄的大唐臣子,何故委身于贼,为狼子野心之辈张目?”封常清咬着牙道。

“臣子为社稷平叛,战死牺牲无数,天子却视我等如仇寇,欲除之而后快,不知封将军何以教我?”

封常清语滞,常忠的毫不示弱令他发自内心的感到震撼。

他终于理解了天子为何日夜难寐,年月不同了,天下情势果真变了,李唐皇权像一座渐渐垮塌下去的大山,无论多么努力地想恢复盛世的风采,终究抵挡不住大势所趋。

那些所谓的开元名臣良将,在这支钢铁般的军队面前什么都不是。

常忠满带杀意的眼睛盯着封常清,冷冷地道:“封将军,常某还是那句话,朔方军若想进城,今日便与我安西军战过一场再说,否则便请贵军退出十里外扎营,给你一炷香时辰决定,要战便战,要退便退,一炷香时辰后若还不退,我安西军便会发起进攻。”

说完常忠扭头暴喝道:“传令擂鼓,准备进攻!”

常忠后方的安西军将士放平长戟,戟尖直对前方,众将士齐声大喝:“杀!”

天地变色,战云罩顶,仿若猛虎长啸,穹顶低昂沉吟。

战鼓声再次隆隆擂响,地上的砂砾随着鼓声的节奏而微微震颤,无形的杀气像一双手紧紧地扼住了封常清的喉咙。

封常清座下的战马也经受不住如此窒息的杀气,畏惧不安地朝后退了几步。

封常清也被这摄人心神的杀气震撼住了,这支当年他曾经任职过的铁军,面貌和气质与当年相比已是脱胎换骨,彻底变得陌生了。

此时若选择与安西军交战,封常清完全没把握,他甚至能肯定,朔方军一定不是对手。

作为将领,明知不敌而战,自然也是一种不屈的气节,但封常清更清楚战后的下场,朔方军败则败矣,但天子为了安抚顾青,一定会找个替罪羊出来顶罪,他封常清大小长短正合适,如果他坚持要与安西军一战,百害而无一利。

努力忍住心头的惧意,封常清盯着常忠的眼睛,冷冷地道:“常将军,你不让朔方军进城,便是抗旨不遵,希望你和顾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好想想如何向天子解释吧。”

常忠淡淡地道:“不劳封将军费心,顾公爷自有担待。”

封常清当即掉转马头,灰头土脸地往回走。

片刻之后,一万朔方军前锋纷纷后撤,潮水般从长安城外退去。

常忠眼神冰冷地注视着只剩下滚滚烟尘的前方,扭头对亲卫道:“派人快马禀报顾公爷,安西军已顺利接管长安城防务,请顾公爷入城!”

……

两个时辰后,顾青领安西军和蜀军主力来到长安城外。

仰头注视着面前巍峨古朴的城墙,那厚厚的青苔与斑驳的砖面仿佛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千年沧桑,朝代兴亡更迭。

城门吊桥缓缓放下,从城门内走出一群穿着布衣的百姓和商贾,远远看到顾青的帅旗,帅旗上高高飘扬的“顾”字,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人们的情绪渐渐激动起来。

“是蜀国公顾公爷吗?”

“是他,还有安西军!”

“叛军退了,天可怜见,王师终于收复了长安!”

“有顾公爷,有安西军,国朝幸甚,大唐幸甚!”

“婆娘,今晚加菜,再去西市打壶浊酒,哈哈,好生庆祝一下!”

百姓们胆子渐渐壮了起来,人群如潮向顾青走来,韩介皱眉,有心想拦阻,却被顾青含笑止住,于是韩介只好任由百姓和商贾们走到顾青的马前。

在几名年长老者的带头下,人们忽然朝顾青双膝跪下,再抬起头时,人人皆是泪流满面。

顾青急忙下马扶起了几位老人。

一位老人颤巍巍地擦着眼泪道:“天佑大唐,赐社稷以砥柱,顾公爷,长安城子民日思夜盼,终于等来了王师!”

顾青含笑道:“老人家莫哭,今日起,王师收复国都,关中也将慢慢收复,咱们离平定叛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