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为人(父子几个又在门口磨唧很久)(第2/3页)

“好。”林晚照心说,她都知道赵嫂子跟儿子媳妇关系挺一般,这一拆迁,儿媳妇怎么这么热情了?

哎,这还用想么。林晚照都觉着自己蠢。

赵嫂子现在是全村第一富,首富。

就她家远不及赵嫂子富裕,儿子媳妇都恨不能趴地上巴结她了,何况赵嫂子这个?

杨静笑着给关好门,赵嫂子请林晚照客厅说话。

赵嫂子这是个五十平的一居,客厅厨房半点儿不比刘家小,人家就是少一间卧室而已。客厅地上铺一块雪白羊羔皮地毯,一组象牙色沙发,原木色的茶几、电视柜等摆设,一看就是新的。

自从重活了一辈子,林晚照觉着自己都很舍的花钱了,如今看来,比起赵嫂子还是差远了。

赵嫂子把林晚照拿来西瓜放厨房,洗了一盘草莓一盘葡萄拿出来吃。

出来时林晚照正在看茶几上摊着的楼盘广告,笑问,“怎么,你也打算买楼?”

“嗯。”林晚照把楼盘广告敛一敛,挪出地方搁水果,跟赵嫂子说,“这几天我正琢磨哪,想着在市里买几套。”

“你家钱安排清楚了?”

林晚照哼一声,“要是安排清楚了,还能成天这大包小包人仰马翻的过来?”

赵嫂子笑,拿个大草莓,用纸巾擦了草莓上的水,递给林晚照,“也不只你家这样。你看我家,以前不怎么来往的人,也张口妈闭口妈了。”

要按林晚照上辈子的习惯,肯定顺情做好人,说句“你家儿媳瞧着挺好”,可她这回不说这现成话。林晚照咬口大草莓,“一家不知一家事,我也不劝你。你看上哪儿的房子了,跟我说说。”

“这可是我让我闺女我侄儿他们帮我找的,都是现在的好楼盘。地段儿好,学区好,清一色的电梯楼。”赵嫂子来了兴致,拿起来跟林晚煦介绍。要是自己住,就要买面积大,阳台大的,毕竟大半辈子住惯小院儿,乍一住这楼,太窄巴真不适应。要是买来投资,就要买七十平到九十平之间的,二居三居,这种好出手。

林晚照大为赞叹,“嫂子你就是格外懂的多。”

“拆迁的事儿百年不遇,当然得做足功课。”赵嫂子挺愿意拉着林晚照一起买楼。因为特立独行,赵嫂子在村儿里朋友不多。当然,等闲那种土鳖蠢老太,就像以前的林晚照,赵嫂子也看不上。

“你这多早就准备上了啊。”

“拆迁的信儿一有,这就得准备着了。”赵嫂子拿着楼盘广告说给林晚照听,“这买楼啊,咱们是外行。就得挑大开发商,知名企业,这跟买衣裳一个理。有钱,不知道什么牌子好,干脆买大牌子。哪怕贵一点,穿出去别人一看,瞅着衣裳牌子也得敬你三分。”

林晚照深觉有理,因为有些开发商的名字,她上辈子是听说过的,可见的的确确是大开发商。

“嫂子,你这是要买别墅么?”

“看看,哪儿买得起?”

“你一千多万还买不起?”是的,赵嫂子为什么会是栗子沟村儿第一富,就是因为赵嫂子得到的赔偿金额完全超出了栗子沟村儿村民的想像界限。

一千万!

这样一个巨大到不可思议的数字,就是赵嫂子得到的赔偿。

赵嫂子为什么会得到这样巨大的赔偿,当然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房子多!

是的,赵嫂子比刘家的房子还要多。

刘家的房子甭管是买卖、继承、还是村儿里批的,合计起来五个宅基地,一处商铺,县城里还有林晚照借着重生的先机买来的三套小院儿。

赵嫂子房子多只有一个原因,赵嫂子的闺女、侄子、侄女送的。

赵嫂子娘家原是栗子村儿的大地主,当时也不只栗子村儿,十里八乡都是赵嫂子娘家的土地。后来家里败落,又经过许多风波,赵嫂子从一个富家小姐嫁了村儿最穷的赵家。当年也是真的不容易,赵嫂子爹娘兄嫂都过世了,侄子侄女从城里被撵回老家,在村儿里没少受白眼挨欺负。后来终于熬了出来,赵家在城里的家业发还了一部分,侄子侄女参加高考读了大学,闺女也读书出去了。

都说赵嫂子不是过日子的人。

旁人家日子总要攒着点儿什么,置些家业。

赵嫂子从来不攒着。

据说有一年冬天冷,直接桌子椅子劈了当柴烧。

只要一有钱,不是鱼就是肉,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喝喝什么。没钱就去借,等有了再还。

反正村儿里99%的节俭人家看不惯赵嫂子这种过日子的方式。

可如果肯去掉那些言语上的偏见,估计大家都得承认,赵嫂子不是寻常人。

起码,林晚照是认的。

穷的时候有什么呢。

无非就是养些鸡鸭猪羊,区别就在于,别人家养的鸡鸭猪羊是用来卖钱的,赵嫂子养的,全自己吃了。

可再想想,赵嫂子婆家刻薄,每回赵嫂子补贴下娘家侄儿侄女,回家还要挨打。那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呢?

侄子侄女是怎么考上大学的呢?

林晚照家是亲戚帮衬,赵嫂子呢?

那时有谁帮衬她?

供出三个大学生。

要是搁林晚照,估计就是咬牙苦忍。

可人家赵嫂子硬是过的有声有色,年轻时也没耽搁描眉画眼,到上了年纪,侄子侄女闺女都有出息,赵嫂子又很舍得对自己好,自然就过的更好了。

这不,一向不怎么亲近她的儿媳妇,都上赶着来给婆婆请安了。

哦,对了,赵嫂子为什么一下子拆成富翁?

说来也是赵嫂子的福,赵嫂子这人,对啥都不大在乎,唯一的一点执念估计就是当年娘家的显赫了。

后来侄子侄女闺女都出息了,很舍得孝敬她的,每年都拖家带口的回栗子沟村儿给赵嫂子过寿。赵嫂子最喜欢的东西就是田地,种地赵嫂子是不行的,但在当年村委往外包地的时候,赵嫂子包了一百亩。她不种,她就攥手心儿里,再转包给人种。

包地的钱是侄子侄女闺女三人给她凑的。

后来,但凡只要村儿里卖宅基地,赵嫂子就通知这三人给她拿钱买宅基地。而且,要立下契,这宅基地是晚辈买来送给赵嫂子的,跟老赵家无关。

当年赵嫂子这种行为,没少被人诟病不体恤晚辈。成天就知道跟晚辈要钱要东西,哪儿有这样做长辈的。

可人家赵嫂子就是这样做长辈的。

宅基地买了赵嫂子也没盖,盖来没用。

有人找她买,她也不卖。

待后来栗子沟村儿发展,做买卖的多了。赵嫂子才盖的,她没钱,还是侄子侄女闺女给拿的钱,盖的楼,出租,赵嫂子拿租金。

要不赵嫂子怎么早早就羊绒大衣珍珠项链挂身上了,虽然多少人在背后嚼舌根指指点点说赵嫂子不过日子,但赵嫂子是真的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