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2/2页)

人但凡有贤愚之别,就有利用差遣,就有“损不足以奉有余”,就有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这是个完全无解的问题。

除非,能想办法把所有人都变得一样强壮,一样聪明。

——这又怎么可能呢?

上官时宜年轻时也曾雄心万丈济世安民,史书看得多了,慢慢就改变了想法。

谢青鹤始终认为,上官时宜常有一种“蠢货活该过得苦”的心态,很可能就是面对世情人性的贪婪无望之后,所产生的偏激想法。毕竟,与聪明人相交总是很愉快的,笨蛋既然是笨蛋,多半不会说话没什么见识还喜欢得罪人,相处得久了……大概也能消磨人想要扶贫济世的雄心壮志。

很遗憾的是,上官时宜的想法,也是寒江剑派历代祖师爷的想法。

所谓“不涉俗世”,不是心冷无情不想努力,实在是症结在根系之上,根本带不动。

谢青鹤也懂得这个道理。

只是道理归道理,见其生不忍见其死,恻隐之心常有,他还是忍不住想努力试一试。

师徒二人理念不合许多年,如今谢青鹤才总算是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

——他是不能让所有人都变得一样聪明。

但是,通过降低入道门槛,他可以让所有人都变得一样强壮有力。

而且,入道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状态。

人的智慧通常是天生的,少部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化和培养,唯独入道是个非常奇妙的修行,许多莽夫糙汉,不认得一个字,入道静定之后,常年修持功法,静而生慧。

按照谢青鹤的想法,则是普通人通过文字记录,学习前人的智慧。修士入定静修,则是通过感悟天地的方式,去学习天地自然的智慧。所以,他降低了入道的门槛,不止能使人强身健体、力大手巧,还可能给了无法读书认字学习前人智慧的底层百姓,另一条增长智慧的捷径。

至不济,入道之后,人人康健力强,也能不畏强暴,不被走兽所食,不被山洪所溺吧?

上官时宜问道:“寒江法印呢?”

谢青鹤将手上剑环摘了下来,原本的剑环瞬间变成了法印的模样。

上官时宜将法印摩挲了一下,蘸上红泥,盖在刚刚写好的“鹤栖圣临”四个字上。

“拿着吧。”

他将法印擦干净,放在写好的那副字上,一起示意谢青鹤:“你当得起。”

谢青鹤知道上官时宜有多固执。师徒二人争了几十年,上官时宜从不妥协。但凡谢青鹤说要济世安民,守天下太平,上官时宜都会给他一个极其嘲讽的笑容。

“师父,您觉得我的法子可行么?”谢青鹤心里也没有底,无非是姑妄行之。

上官时宜笑道:“亘古未有之事,我岂能知道行与不行?不过,以我想来,人人身强力壮,耳聪目明,也不会比如今更坏吧?”

他看着谢青鹤的眼神非常骄傲:“早几十年前,为师也常常想,这辈子也算是做了无数大事。如今想来,此生此世最大的功劳,就是将你从山下背了回来。三生有幸,竟做了你谢青鹤的师父。”

谢青鹤自认担待不起,上官时宜已拍拍他的肩膀,说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就是训勉了。

谢青鹤肃容下拜:“谨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