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第2/3页)

但骗子找不回来,工人只能自认倒霉。

可这么一大群人总不能不管。

他便出声安抚道:“大家先不要急,我先进去通报大人们,怎么样?”

“多谢大人!”

“谢谢大人!大人一定要为小民做主啊!”

冯二笔回了内堂,楼喻等人恰好也开完了会。

他事无巨细地汇报方才所闻,说完静待楼喻吩咐。

楼喻想了想,问众人:“诸位以为该如何?”

范玉笙道:“即便发布海捕文书,能捉到骗子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杨广怀亦颔首:“世事无常。”

工人们的确值得同情,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案子确实难办。

楼喻又问:“各位部长有无建议?”

身为财政部部长,楼荃对银钱相当在意。

她肃容道:“外地工人捎银两回乡,的确没有保障,很容易被骗被劫。若是建立一个机制,能够保证银钱的安全,工人们方能真正心安。”

工部部长方焕道:“以前除了行商,很少有老百姓背井离乡去外地讨生活,行商一般都会有固定合作的镖局,老百姓没什么经验,确实容易被骗。我同意楼部长的提议。”

其余人也皆附和。

眼前这件事管不了,但以后类似的事情可以预防。

楼喻淡淡问:“那么,衙外请愿的百姓该如何?”

众人一时犯了难。

管吧,总不能直接给他们钱吧?不管吧,他们确实很可怜。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追回骗子,讨回钱财。

可骗子无影无踪,该如何追捕?

楼喻沉思片刻,说:“既然提到保护机制,那诸位都回去想一想,该如何建立一个合适的机制。两天后写份报告交上来。”

“是!”

范玉笙问:“衙外的百姓该如何?”

楼喻吩咐道:“跟外头的工人说,总衙会妥善处理此事,让他们先回去等消息。还有,交待下去,让各个工厂的管事,劝告工人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寄钱回去。”

“是!”

众人退离内堂后,楼喻召来冯三墨,令暗部动用消息网搜寻骗子。

如果能找回来自然万事大吉,如果不能,楼喻只能另想他法。

经过数年发展,冯三墨所领暗部,已经遍布大盛各个州府。

伪造镖局标识骗取钱财的骗子团伙,在暗部庞大的消息网中,很快显露行迹。

尤其是这些人还胆大妄为地在庆州作案。

庆州可是八州的核心地带,为了保证楼喻的安全,冯三墨暗中布置了极为紧密的消息网。

在暗部的高效率下,诈骗团伙不到两天就被捉拿归案。

骗子还没来得及花费银两,是以,工人们基本都拿回了自己的钱。

他们纷纷跪在总衙外喜极而泣,对东安王的仁德和贤明赞叹不已。

可钱是追回来了,现在又该怎么寄回去呢?

一家老小都等着钱生活呢!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很难心安。

楼喻这两天也没闲着,他正在为解决这件事殚精竭虑。

他已经有些思路了,但具体细节还得完善。

杨广怀等人也呈交了报告。

但在楼喻看来,他们还是只将目光放在“保障工人寄钱安全”这一件事上。

建立一个新的机制,只有这个机制能够发挥出最大效用,才不算亏本。

否则专门为这一件事建立新的体系,倒显得大材小用了。

他召集众人开会商讨。

“我看了诸位的报告,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可由官府设专门组织,为工人寄送钱财;第二,可让工厂与正规镖局进行长期合作,由工厂统一管理工人寄钱一事;第三,打击假冒伪劣,杜绝此类骗术;第四,规劝工人过年回乡时自己携带钱物。诸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众人尽皆摇头。

楼喻先是表扬众人:“诸位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大家都等着“但是”。

“不过,我倒是有几个问题想问。”

众人皆手拿纸笔,神情专注,就等着听楼喻的指示记笔记。

“杨先生,如果设专门的官方组织,人手从哪来?资金从哪来?”

杨广怀回道:“可以招收人员作为小吏,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向工人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先集中工人的包裹,再按地域进行统一派发。此次出事的虽是莱州工人,但属下以为,不仅仅只有莱州工人有此困境。”

楼喻不由笑了:“很好。”

他又问范玉笙:“如果工厂与镖局合作,并统一代理工人寄送钱财之事,这其中,该如何运作?如何分利?”

范玉笙道:“工厂可与镖局签订契约,定期为工人寄送钱财,依据包裹数量和距离长短收取佣金。”

“如果有少数工人出现紧急情况,必须要寄送钱财呢?”

“可以让他自行去镖局寄送。”

“若是再次被骗,或私人寄送佣金过高呢?”

要知道,之前莱州那些工人,就是为了平摊佣金才合在一起寄送银两的。

也就是拼镖。

镖局佣金一般是按照次数和路程远近收取的。

从庆州走一趟镖去莱州,以前或许便宜些,但现在官道收费,佣金自然跟着上涨,一趟就得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对寻常百姓来说,是一笔巨款。

镖局收费一直都比较昂贵,大盛的百姓要是想寄送物件,通常会找熟人代为转送,只有实在找不到熟人或物件尤其贵重,才会找上镖局。

范玉笙无法回答。

楼喻倒也不为难他,继续道:“至于后面两点,我简单说说。打击假冒伪劣,这点可以,但这不足以解决百姓寄物难的问题。规劝百姓自己回乡携带钱财也行,但还是那句话,若是有紧急情况必须寄送呢?”

“更何况,咱们工厂的工钱每月发放,要是让工人存一年的钱再带回去,他们家里人该依靠什么过活?”

众人都被问住了。

楼喻温和道:“所以,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首先,新机制具体如何运营,人员如何安排;其次,建立新机制的成本与盈利能否达到平衡;再有,能否帮助百姓寄送包括钱财在内的一切物品,包括信件、细软等;最后,如果新机制建立,这个机制将由哪个部门监管。诸位若有补充,可以畅所欲言。”

众人:“……”

王爷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全,他们哪还有可以补充的?

楼喻便将自己写的计划书递给众人传看,郑重坚定道:

“我想在八州,建立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范玉笙对新名词很感兴趣:“物流体系?”

“不错。”楼喻解释道,“这个体系不仅事关民生,还将与战时军队后勤以及天灾物资输送息息相关。”

有了平坦通畅的官道,确实会为物资的运送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