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028 戏腔 戏腔版《琵琶行》

这天晚上, 林桥收到了导演组的临时通知:要他们母子两个去参加“新编剧”比赛,时间是一周后。

这个比赛,是陆熙年提议他们去参加的。

所谓的新编剧, 就是指改编或者创作新的剧目, 是戏曲编导们的活儿。

要知道:衡量一个地方剧团的综合实力,不光要有好的“角儿”当台柱子,更要有几个能改编“老剧”的编导镇场子。

就像制作一部电视剧一样, 三分靠演员和导演卖力气,七分要靠编剧来写好故事。一个剧团的演员阵容再好, 如果没有好的曲艺编导的话,那就很难出新作品。

因此,上戏考核完了各大剧团的演员水平后,接下来就是考核各大剧团的编导能力。

一周后,全国各个剧团都要把上一年度创编的“新剧”,搬到上海来进行一遍遴选。比赛的流程和考核一样, 同样也是让教授们选拔优良的新编剧, 淘汰劣质的新编剧。

但和戏曲高考不一样的地方是:这场新编剧比赛设立了奖金, 一等奖是500万。

这也是戏曲协会做出的努力:希望用有奖比赛的方式, 去激励地方剧团进行创新。不要总是啃老祖宗们的作品吃老本。

陆熙年推荐林家母子去参加这场文艺汇演, 倒不是指望他们获奖, 只是想让他们有机会发挥所长。毕竟他们唱的那么好听,不正式登台演出的话, 实在是太可惜了。

林桥也欣然接受这个邀请。陆师哥真是玩了命地想捧红她, 甚至这一期节目的重点都在她身上。她怎么能让师哥失望呢?

因此, 接受了比赛邀请以后,她就和爸爸一头扎进了创作中。

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短短七天,改编一段长戏曲那是万万来不及的。只能从最简单的情景剧目出发, 改编一个小段落当做剧本,林桥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他们改编什么古典作品比较好呢?

这时候,林桥忽然想起了一个人来:天艺剧场的沈瑛瑛。

说起来,自从那天听了沈瑛瑛弹的《昭君出塞》后,她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沈瑛瑛怀抱琵琶的身影。

那壮士断腕的一幕,给感情经历尚且“幼稚”的她(说白了是母胎单身solo),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力。以至于她一直难以忘怀。

因此,她想把这次的戏曲作品定为:《琵琶行》。特邀沈瑛瑛加盟她的节目。

***

决定好了这个主题以后,林桥就把自己的表演方案告诉了陆熙年。

陆熙年当然是全力主持她的工作,于是这天晚上,沈瑛瑛就到达了他们下榻的酒店。

忽然被陆熙年叫来担任林桥的助演,沈瑛瑛本人真的是一脸懵逼。

算起来,她和林桥根本没见过几次面,原本的交情也就是后台的两三句招呼,互相之间都不熟悉。这次大老远的跑来上海担任琵琶琴师,沈瑛瑛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沈瑛瑛和他们见了面,她先跟陆熙年打了个招呼:“陆师哥好。”再看了看林桥,不知道该称呼她为“姐姐”,还是“师姐”才对。

林桥主动笑道:“沈师妹,我特别喜欢你的琵琶曲,所以才麻烦你大老远的赶到上海来。不耽误你的日常工作吧?”

沈瑛瑛学过快板评书,属于吴灿荣“快板门”下的弟子。按照这个辈分来算的话,林桥也可以叫她一句小师妹。

“没耽误,我最近没有演出。”沈瑛瑛只是不解道:“师姐,上海的琵琶琴师这么多,您为什么要亲自点名我来演出呢?”

“因为我想捧你上节目呀!”

林桥看着她的眼神都在闪闪发光,嗯,她喜欢弹琵琶好听的人。

陆熙年:“……”

他怎么觉得这话苗头不对?

不禁看了一眼林桥,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上沈瑛瑛的?

倒是沈瑛瑛被吓得退后了一步,她是个极其知道分寸的女孩,有些不安道:“林师姐说笑了,我和您没什么交情,您为什么单独想捧红我?我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林桥继续夸赞道:“你没什么特殊的,是我觉得你挺棒的,梅花大鼓和琵琶都很棒!”

沈瑛瑛:???

旁边的林国栋看不下去了,他咳嗽一声,替女儿解释道:“我们最近接到了导演伯伯的任务,要创作个新编剧参加比赛。时间紧张,我妈想做一个和琵琶有关的小短剧。她上个月刚好看过你的琵琶演奏,所以才把你邀请过来。顺便也捧一捧天艺剧场。”

“原来是这样,多谢林师姐的提拔。”

沈瑛瑛这才安心下来,如果是林桥想捧天艺剧场的话,她当然要好好演出。也算是报答吴灿荣老爷子收留的恩情。

“沈师妹,我们的作品就麻烦你来配合了!”

林桥是真心喜欢沈瑛瑛的才华,谁说女孩子之间不能有单纯的欣赏和提拔呢?

而且沈瑛瑛除了知恩图报之外,还有一点特别打动她的地方:她不会在渣男的身上浪费时间。该断的时候就断个干净。

这才是对待渣男的正确打开方式:有多远踹多远!请圆润地滚出吧!

把时间浪费在叶成锦或杜鹏程那种男人的身上,集美们醒醒——那根本不值得。

***

回头安置好了沈瑛瑛,林桥和林国栋就把十分精力都投进了创作当中。

倒是戏曲学院的老教授们,还在念念不忘娃娃老生和林家花旦,于是可劲儿要将他们收徒。

几位老教授们轮番打电话给林桥,开出的收徒条件更是从赠送别墅上升到了保送戏曲学院,甚至能保送上春晚节目。

还有几位老教授去咨询曲艺协会,想要给他们立个“师承”,也就是收归戏曲门下。

总而言之,这些老派艺术家们,都不愿意放弃林晨晨这个唱戏的好苗子。但林桥和林国栋都没有投入戏曲门的意思,哪怕是上春晚的机会,也不能让他们动这个心思。

干脆就让陆熙年帮自己回绝:当个唱戏的票友可以,但拜师就免了。

其实在唱戏这一方面,他们父女都有自己的想法,根本不想走拜师学艺的路子。

首先,他们两的唱功都是长辈教的,林老爷子的唱戏功力当年称霸天津,吊打一大批所谓的学院派专家。有这么个好师父手把手教过,他们父女没有必要再去转投别家。

其次,传统的路子是什么?

是戏曲这个圈子越来越小众化,是大多数的唱腔都拘泥在民国的四大须生和四大花旦上,大多数的演出剧本是固定死的。

而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审美也和一百年前不一样。如果戏曲演员还在小众圈圈里自己玩,那么玩出的花样再多,专业名词再高深莫测,也照样不能被大众所接受。

举个例子:相声中的太平歌词,为什么现在都降调处理尾音,改编成了流行歌曲了?因为时代变了,相声艺人不需要再去大街上吆喝叫卖,所以就把老瓶装新酒,把太平歌词改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