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理念分歧(第2/2页)

朱元璋能够快速完成清田,是因为当时有大量荒地,只要登记造册耕种,农民就能得到相关土地,并且头几年的赋税还很轻。如此,士绅与农民,自然争相清田造册,可如今土地兼并严重,想完成清田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张居正改革,清田过程中也是一堆问题,并且成为政敌攻击张居正的证据。

恢复祖制也效果不大,什么吏员任期三年就得轮换。

人家三年期满,父亲让儿子接手,等儿子干满三年,再把位子还给父亲,左手倒右手还不是一样?

当然,作为中央决策者,就算是形式主义也得搞,否则就会没有底线到形式都懒得做了。

清田的事情暂时不急,等杨廷和滚蛋之后再说,但现在可以开始整顿吏员。

明代吏员也有品级,但只规定了文吏,有一品到五品之分。王渊打算把皂吏也纳入规范,也制定一品到五品,并提高他们的俸禄。同时,严禁吏员打白工!

那些打白工的吏员,全都是自愿的,无非不领工资,转而寻求灰色收入,官员为了省事也暗中默许。

如何给吏员定级,王渊打算找王琼商议。

王琼是三榜进士爬起来的,对小吏的事情门儿清,不像王渊长期脱离基层。

王渊还准备了一个大杀器,即在清田之前,宣布吏员最高可升知县。只要清田清得好,在御史查证无误之后,就让他们转升八品或九品官,给天下吏员一个奔头。这必然涌现出一批敢于清田的“良吏”,为了自身前程,不惜得罪当地士绅。

当然,升官时需严格审查,防止吏员急躁冒功,胡乱清丈搞得民怨沸腾。

王渊跟王琼,还没就吏员定级问题,商议出一个确切结果,张璁就来汇报:“王相,再过半月,京蓟铁路便能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