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杭州治世(第2/2页)

“我省得,明日便去说。”杨氏道。

翌日,杨氏回到娘家,又是一番添油加醋,几天之后左邻右舍就传遍了。

县衙那边,传播速度更快,传到街头已经演化出好几个版本。

不仅如此,还有人暗中推波助澜,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宣传。杭州本就是商业城市,南来北往的旅客众多,这些故事迅速随着商贾往南北各省传开。

平民之家或许还看不出什么效果,但杭州府数县的士绅豪商,却立即不敢干出溺婴之事,纯粹是被王渊连骗带吓给唬住了。

李伯汉并没有被抄家,但是李家被充军二十四人(男性),被打入教坊司二十七人(女性)。他这一房算是完蛋了,只剩下在贵州当官的李万清,看那样子也不能再生儿子。

甚至李万清的妻子,李伯汉的母亲,也被打入教坊司。

这位官家太太已四十多岁,因为没有诰身,直接被常伦依法严惩。而且那个岁数,无法以色娱人,只能在教坊司做些浆洗缝补的杂活。

此举吓得杭州士绅噤若寒蝉,再无人敢触王总督的霉头,包括常伦都打出了赫赫官威。

左近但凡有钱有势的人家,随时派人在总督府打听。一旦发现总督颁布新的政令,就算不鼎力支持,也必然乖乖藏好不唱反调。

开玩笑!

李状元才死几年,第三房嫡孙就被充军了,三房的儿媳和孙媳还扔去教坊司,这王总督啥事干不出来?

连带着,各大寺院的送子观音怒目像,修建速度都瞬间快了起来。士绅豪族纷纷捐赠善款,帮着寺庙建观音像,积累功德的同时还能讨好王总督,可谓一举两得。

浙江镇守太监王堂,吓得直接吃斋念佛,不敢再派出爪牙敛财害民,就怕王总督抽风把他也给办了。

一时间,杭州府秩序井然。官员清廉,豪族慈善,百姓守法,一片欣欣向荣的治世景象!

年底的时候,王总督说要在杭州建什么专科学校,瞬间就获得一千多两捐款。士绅豪商们捐资助学的善心,让总督大人非常感动。

其实吧,杭州府的士绅豪商,更想捐款给王渊买官。

可惜他们没那个本事,王渊已经是兵部右侍郎,再升根本不是钱财能够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