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官二代的威风(第2/2页)

“都回去吧。”王阳明挥挥手。

胥吏和混混们如闻仙音,纷纷给王阳明磕头。

王渊突然喝道:“把兵器留下!”

胥吏和混混哪敢不从?

皆扔下兵器,夺命飞奔下山。

此事就算解决了,这些混混不敢再来。

历史上,王质想找王阳明的麻烦,然后拿到刘瑾那里去邀功。结果苗人把混混们殴打一顿,王质愤怒异常,想亲自带人杀向龙岗山。

提学副使毛科胆子小,一边安抚王质,一边又给王阳明写信,让王阳明亲自到贵州城给巡抚道歉。

王阳明回信拒绝,措辞婉转,话锋却刚,这封信叫做《答毛副宪》。

面对诸生,王阳明说:“今日此事,王渊做得很好。凡事讲求师出有名,如果能从律法与情理上,将对方驳得哑口无言,便能从内心将之击败。李应,你行事太过恣意,有仗势欺人之嫌。若出了贵州,你李家之势不在,还能如此轻松吗?”

李应答道:“我又不傻。能借势就借势,借不了另想办法。”

王阳明摇头道:“但你若养成仗势欺人的习惯,今后可就不好改正了,事到临头容易慌了手脚。”

“先生教训得是。”李应拱手道。

王阳明又说:“借势是个好办法,能让人办事更轻松。但不论何时,就要把自己摆正,持身以正才有理。刚才那些人,没有差遣文书,所行乃扰民害民之举,理便站在我们这边。但光有理还不行,若今日只我一人,怕是茅屋已经被烧了。因此,行事还需要变通。以理晓之,以势迫之,则可回旋自如。”

诸生行礼领受。

王阳明又对王渊说:“你跟我来!”

王渊把弓刀交给宋灵儿,跟着王阳明进入屋内。

师徒二人,默然相对。

良久,王阳明突然笑道:“你跟我年轻时很像。”

“啊?”王渊不解。

王阳明回忆道:“我十五岁的时候,已经读了很多兵书,想效仿历代兵家,亲自查验关外地理。于是我带着一把剑、一张弓,孤身骑马出居庸关,这是违法的行为。在关外,我很快见到两个蒙古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冲上去射了一箭。那两个蒙古人,被我纵马狂追几里地,实在追不上了,我才放声大笑,自觉已为大明功臣。”

王渊笑着说:“想不到,先生少年时也很顽皮。”

王阳明接着说:“其实,蒙古的普通牧民,跟大明百姓没什么两样。我跟蒙古人生活了一个月,还参加他们的部族比赛,射箭拿了第一名。他们非常好客,也很质朴。但若蒙古贵族发兵扣关,他们就会化身为虎狼,个个手上沾满血腥。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王渊想了想说:“先生感化的那四个土匪,种地时也有说有笑,他们劫掠商旅又何尝不双手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