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剧本(第2/2页)

青春只有一次。

顾屿下定决心:“我要接这个。”

“你确定?”方钧眉头皱成一团,“这个本子是乔奚舟不接所以送到这儿来的,飞城影业也不太看好这个剧本,所以投资成本相当低。”

最重要的是,《毕业季》是一部群像片,“主角”虽然回到过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他依然是普通人,并没有其他电影中炫目不已的人设。

“就这部了。”顾屿冲他笑了笑,“幸亏没被乔奚舟接到,我运气还不错嘛!”

“好吧。”方钧叹了口气,“我信你一次。”

“你可以信我一万次。”

顾屿又从一沓剧本里挑出一个:“这部的开机时间麻烦帮我确定一下,如果时间合适,我也想接。”

“武侠片?”方钧眉头纠结成一团,“最近这两年青春片还能搏一搏票房,武侠片整体已经不行了。”

这个名为《江湖》的本子方钧也知道,质量确实不错,不然也不会递到顾屿手里,《江湖》的原作是已故武侠大师傅继,他的作品曾经影响了一代年轻人,《江湖》是傅继过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最不“江湖”的一部。

年轻时傅继笔下的角色快意江湖,以剑为笔,书写无数恩怨情仇,但到了最后一部《江湖》,却有种烈士暮年的悲怆感,纵然志在千里,可只凭刀凭剑却已改变不了什么。

它是傅氏作品中最为沉闷的一部,就算是忠实的武侠迷,盘点佳作时都不会提到这一部《江湖》。

但这确实是部好本子。

说是傅继的绝唱也丝毫不为过。

而这个本子的制作组更是响当当的大导演凌之淮——在赵杭横空出世以前,凌之淮始终是国内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这位导演风格文艺,个人特色鲜明,他的作品很值得用心去品读,却没有那种卖弄意境的装逼感。

可惜在如今的市场上,慢作品并不受欢迎,凌之淮这种完美主义者的作品更是,他的片子拍得慢,但是投资很高,对演员也有各种要求,所以这几年凌之淮的作品出得很少,虽然是业内公认的佳作,但在销量上并不符合当下的口味。

因而名为大导,凌之淮的作品却并不受投资商喜欢。

方钧还想说什么,瞥见顾屿坚定的眼神,也就闭上了嘴巴。

——不止顾屿这样,严修也是这样,赵杭工作室的一个个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方钧也承认,这两个人都有底气。

《惊鹊》的票房也足够顾屿浪一阵子了。

《毕业季》那边的反馈很快,作为一部群像小成本青春片,剧组没指着今年靠《惊鹊》大火的顾屿接下这部戏,只是这部片子剧本确实不错,悄无声息地拍完有点太可惜。

有顾屿或者乔奚舟这一级别的年轻演员参演,片子才能有希望。

剧组那边明明白白说了,只要顾屿愿意接,晚点开机都没关系。

《江湖》那边的反应则要慢一些。

顾屿等了很久,久到他以为剧组那边没要他,他才从方钧口中得知真相——

“《江湖》的投资商跑了,嫌凌导拍摄成本太高,他只肯用真景,不肯用幕布。”

“其实就是借口而已,有些特效不用幕布也做不出来。”方钧叹了口气,“说白了,就是嫌烧钱,担心收不回成本。”

方钧也有些感慨,凌之淮的作品和傅继一样,说是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也不为过,可这样一位导演,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也不得不低头,甚至到了无戏可拍的地步。

傅继故事里的江湖,也成了凌之淮这样的老人不得不面对的“江湖”。

电影圈的残酷,莫过于此。